高血壓慎用的藥到底能不能用 使用高血壓用藥誤區介紹
誤區一:病輕者不用吃藥
控制血壓的目的是保護靶器官,預防心腦血管事故、高血壓腎病等并發癥。血壓為150/90mmHg輕度高血壓患者不能先服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進行調節,如果觀察3~6個月血壓控制不好,必須用藥物控制。長期的臨床實踐證明,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副作用是可逆和輕微的。只要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就應該是安全的。因此,高血壓患者不應害怕藥物治療。
誤區二:高血壓吃藥 血壓低不用吃藥
許多高血壓患者只在感到不舒服時服用降壓藥,有些患者不服藥,直到血壓升高,事實上,這些做法非常不科學。吃停止服用降壓藥會導致高血壓和低血壓波動。有研究證實,血壓經常波動對人體危害很大,甚至比輕、中度高血壓的危害還要大。高血壓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目前還沒有辦法和藥物能從根本上治愈高血壓,需要終身藥物控制。
達到目標血壓后,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劑量,長期服用有效維持量,避免自覺癥狀良好后突然停藥。
誤區三:過量服用見效快
老年人降壓越快越好,越低越好。許多高血壓患者已經適應了高血壓,突然下降過低會引起不適,出現一些不良癥狀,導致重要器官缺血和體位性低血壓,甚至腦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老年人一般提倡長效藥和單一藥。如果單一藥物的血壓控制不好,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配伍,采用不同作用機制的低劑量降壓藥物,互補優勢,增加降壓效果。但不要提倡過量用藥或同時使用幾種抗高血壓藥物,這可能導致血壓過低、過快,導致心腦血管事故。同時,不同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會降低治療效果或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