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抗生素不是處方藥 近半數抗生素處方沒必要
治病救人的藥物一步步敲開了死亡之門。在歐美的一些發達國家,抗生素的使用量約占所有藥物的10%,而在中國的醫院中,抗生素的使用量約占30%,有的甚至高達50%。導致市民和醫務人員濫用藥物"軟肋"到底是什么?藥監部門對各種不良用藥習慣有何對策?
1、事件回放
飯后吃抗生素引起災難
京一家知名醫院治療了一名年輕患者。雖然醫生盡了最大努力嘗試各種抗生素,但他無法抑制疾病的發展。即使是最有效的萬古霉素也無法挽救他的生命。
是什么讓最有效的抗生素束手無策?經死者家屬同意,專家對尸體進行了醫學解剖研究。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任王廣發告訴,解剖后,他發現體內有大量的耐藥菌感染,這些耐藥菌對目前使用的抗生素有抵抗力。
為什么一個看似健康的年輕人體內有這么多耐藥菌?原來病人每天都在單位食堂吃飯,因為擔心單位食堂不干凈,每次吃完飯都要吃兩粒抗生素。據醫生調查,死者體內能承受多種抗生素的細菌是他自己買的。
2、觀念誤區
19萬人死于不良藥物
根據首都醫藥》調查,100%的調查人員有不良用藥習慣,其中抗生素濫用最為明顯,隨機用戶高達81.54%。"春天容易感冒,遇到家里有頭痛腦熱的人,基本都是自己買感冒藥,加點頭孢。"在公司上班的黃小姐說。很多市民家里都有"小藥箱",抗生素占大部分。據《首都醫藥》調查,56.88%的人一年服用3-4種抗菌藥物,10.47%的人服用7種抗菌藥物。許多人在采訪中自稱"久病成醫"市民告訴,當他們遇到感冒、發燒、腹瀉等癥狀時,他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服用一些藥物。
另一項"人民安全用藥"調查顯示,中國每年至少有250萬住院患者與藥物不良反應有關,約有19萬人死亡,平均每天約有520人死亡。據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介紹,由于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我國7歲以下兒童耳聾數量達30萬,占聾兒總數的30%至40%,而部分發達國家只有0.9%。也就是說,在1000名聾啞兒童中,中國有300至400名是抗生素致聾。
3、流通軟肋
處方藥不需要處方
按照國家要求, 自2004年7月1日起,抗生素必須通過處方購買,但在的調查中,處方藥不再需要處方。
在北京的一些藥品連鎖店,要求銷售人員購買一盒頭孢氨酞。"有醫生的處方嗎?"售貨人員問。"工作太忙,沒時間去醫院,就來藥店買。"售貨員聽后,把帶到藥店一角的坐堂醫生那里,讓他開個處方。然而,坐在教室里的醫生既沒有詢問過敏史,也沒有診斷的病情。他只是問了幾句,開了一盒頭孢氨萘。
在一些網上藥店,購買抗生素并不難。雖然賣方一開始也向要求醫院開具的處方,但在的強烈要求下,他仍然表示可以在沒有處方的情況下先交貨。
4、制度軟肋
"醫師""藥師"分離
無論如何,藥物流通的真正重點是在醫院。根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對抗生素銷售的調查,中國80%以上的藥品都是通過醫院銷售的,抗生素是一些大醫院銷售的前15名。一些專家指出,大約一半的抗生素處方是不必要的。
為什么最專業的醫院被濫用?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衛生局臨床藥學研究所名譽所長林明美。林明美指出:"中國應實行醫師和藥師的‘合作制’。"
"中國臨床醫生對藥物知之甚少。"林明美說。中國的醫師培養過程中較少涉獵藥理知識,一般臨床醫師僅根據說明書對藥品進行一般性了解。另一方面,專業藥劑師一般負責藥房抓藥,不負責藥房審核。因此,患者缺乏專業藥理學權威"把關"。林明美告訴,在美國實施的"臨床藥師制"很有借鑒意義,藥師和醫生"搭伴兒",處方應由藥師審核。如果發現藥物有毒副作用,處方將無效。
除了醫院,林明美在調查中發現,藥店管理中的漏洞也被濫用"土壤"。"根據規定,藥店必須配備執業藥師。我問過很多藥店。幾乎每家藥店的答案都是我們有,但藥師沒有來上班。然后他問銷售人員什么專業畢業。答案多種多樣,但專業衛生學校的學生很少。"
5、藥監局
醞釀過期藥物回收機制
"在普通人中,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小藥箱,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過期藥物。有些人認為過期藥物只是藥效下降,所以增加劑量是非常危險的。
從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方來英處獲悉,自本月起,北京市將在各社區設立藥品回收箱,幫助處理過期藥品,政府統一出資回收銷毀過期藥品。
目前,許多家庭的小藥箱存在許多問題,缺乏藥品儲存知識,內服藥與外用藥、易串味藥(如傷濕止痛膏、關節止痛膏、風油精、正紅花油、人丹、十滴水、麝香正氣軟膠囊等)與其它藥品未分開存放;服用藥品時不注意看有效期,許多藥物已經過期;嚴重不良反應(如龍膽瀉肝丸)仍在新聞媒體上使用;處方藥沒有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這些都是非常危險的習慣。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國家還沒有明確規范公民處理家庭過期藥品的相關藥品法。《藥品管理法》規定,生產、經營、使用藥品的單位不得使用過期藥品,對家庭過期藥品的處置沒有明確規定。
6、6月實行
藥品包裝"警示語"
發現,許多患者在服藥前沒有仔細閱讀說明書的習慣。71%的人根本不了解藥物的不良反應,其中44%誤認為只有一部分藥物有不良反應。在一些藥品說明書中,沒有明顯的警告。為此,采訪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今年6月1日起,將實施新的藥品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進一步加強藥品說明書和標簽的管理,有助于有效確保公共藥品的安全和有效性。根據本規定的要求,藥品說明書或標簽將加注警告語言。警告是對藥物嚴重不良反應和潛在安全問題的警告。趙王月趙陽,晨報 朱爍
抗生素六大誤區
其中一個誤解。抗生素的使用原則是使用低級抗生素而不是高級抗生素,而不使用兩種抗生素來解決問題。
第二個誤解。每種抗生素都有不同的優缺點,一般要因病因人而選擇。
第三個誤解。事實上,抗生素只適用于細菌引起的炎癥,但對病毒引起的炎癥沒有療效。
第四個誤區。很多人生病后,病情嚴重時尚,可以按時按量服藥。一旦病情緩解,他們會隨心所欲。
第五個誤解。藥物需要相應的儲存條件。一旦服用過期、變質、失效的藥物,不僅會延誤治療時間,還會引起藥物不良反應。
第六個誤解。一些抗生素可以抑制骨骼發育,成人可以使用,但兒童 不能吃。
專家提示
如何安全
選用藥物
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病情,不不要根據自己的感覺或某種癥狀隨意服藥。例如,發燒和頭痛是許多疾病的常見癥狀。這些癥狀不能簡單地服用一些解熱止痛藥,否則會延誤病情,造成嚴重后果。
其次,要了解藥物的性質、特點、適應癥、不良反應等,選擇療效好、毒性低的藥物。例如,對于一般感冒、頭痛、關節痛、神經痛和女性月經腹痛,可選擇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阿司匹林等藥物,以及由胃腸痙攣引起的腹痛。如果使用前一種藥物治療腹痛,它不僅無效,而且有害。
此外,昂貴的藥物不一定是好藥物,因為藥物的價格取決于它們的來源、成本產量和不同的制造商。一般來說,合資制藥廠的藥品比國內制造商貴,進口藥品更貴。昂貴并不等于好,主要是在療效方面。
新聞鏈接
抗生素
生物(主要是真菌、放線菌或細菌等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具有殺滅或抑制其他生物(主要是微生物)作用的化學物質。除了從微生物培養液中提取的抗生素外,一些抗生素還可以人工或半合成。
抗生素分為頭孢菌素、氨基苷、四環素、氯霉素、大環內酯、其他抗生素(林可霉素、新生霉素、萬古霉素、桿菌肽等、新生霉素、萬古霉素、桿菌肽等;多粘菌素主要作用于革蘭陰性菌B、多粘菌素E、磷霉素、利福平等)、抗真菌抗生素、抗腫瘤抗生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等。濫用抗生素
1941年,抗生素真正用于臨床實踐,成為一些細菌、病毒和真菌的天敵。然而,在濫用的情況下,細菌可能會迅速耐藥,甚至任何耐藥菌都可能發展成超耐藥菌。據透露,目前超耐藥菌株數量逐年增加,現在抗菌藥物臨床后,兩三年后,細菌耐藥性明顯發生。除了細菌耐藥性的增加,我國細菌耐藥性的水平也相當高。比如臨床上,肺炎球菌對紅霉素等大環類脂藥物的耐藥性在我國高達60%。
由于細菌的快速耐藥性,給許多醫院的臨床用藥帶來了困難。對臨床發現的細菌進行了研究和比較,發現2003年91%的抗甲氧西林金葡萄牙可引起皮膚和肺部感染,但到2005年,80%以上的抗甲氧西林金葡萄牙可以殺死抗甲氧西林金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