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表面的糖衣是什么 別讓藥品的“衣裝”迷惑了
陷阱一、宣傳"適應癥"
國家對藥品使用說明書的內容表述、制作格式等均有明確要求和規定,即中藥說明書只能使用"功能主治",化學藥則使用"適應癥"的方式介紹該藥品的應用范圍和針對疾病。而某些廠商竟將"適應癥""移植"至中藥的包裝和說明書中,出現"功能主治"、"適應癥"兩者并存的怪現象。
陷阱二、擅自增加"解釋"項
少數藥品生產企業在藥品包裝中擅自增加"解釋"一項,變相地擴大宣傳藥品的有效治療范圍。如某品種藏藥外包裝和說明書的"[解釋]"項中載明"藏醫認為黃水的偏盛或偏衰會導致關節和皮膚的疾病,統稱為黃水病,皮膚疾病的臨床表現為牛皮癬、體癬、風疹、瘙癢、神經性皮炎等"內容。
陷阱三、任意擴大功能主治
部分中藥品種不僅在其"功能主治"項目中使用非中醫關于癥候、癥群的描述,而且擅自增加若干所能治療疾病的名稱,故意擴大其藥品的治療范圍。
陷阱四、附送贈品促銷
國家對藥品銷售方式有明確的規定,嚴禁廠商利用贈送藥品等方式開展促銷活動,但目前仍有一些廠商違法利用藥品包裝進行藥品促銷,附送的贈品往往無批準文號,卻標明"適應癥"或"功能主治"。
陷阱五、刻意突出外包裝
在藥品外包裝上大做文章是目前擅自更改包裝的主要表現,具體表現為,縮小通用名的字體;商品名與包裝底色之間形成強烈對比,通用名與包裝底色相近,讓人難以察覺通用名的存在;刻意追求藥品外包裝的精美、華麗,并冠以誘人的商品名稱,有的甚至在包裝上標明"快速消除××癥狀"的提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