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常用藥一覽表圖片 寶寶用藥 記住十條
1.嬰兒用藥應明確診斷
根據病情決定如何選擇藥物,特別是考慮嬰兒的藥物特點和劑量。例如,兒童支氣管哮喘可以使用麻黃堿和腎上腺素來緩解哮喘,但患有心臟病的嬰兒不能使用,因為這些藥物可以顯著加速心跳,對心臟有害。
另一個例子是,當兒童感冒時,雖然速效感冒膠囊因其療效快、服用方便而成為感冒藥的領導者,但嬰兒的神經系統和肝臟發育并不完善。使用速效感冒膠囊容易引起抽搐、血小板減少或肝損傷。
因此,在選擇藥物時,不僅要考慮疾病的需要,還要考慮藥物對兒童身體的不利因素。
2.嬰兒用藥時應有明確的適應證
根據藥物的特點,結合兒童的具體情況,選擇安全、有效、可靠、便宜、易得的藥物。不要使用療效不準確的藥物,不要相信廣告藥物,不要使用新藥、昂貴的藥物,因為新藥的不良反應往往需要長期詳細的臨床調查研究,雖然新藥對胎兒、癌癥、致畸、依賴、抗原研究,但由于時間的限制,還遠遠不夠。經過幾十年的應用,非那西丁發現長期應用會引起腎乳頭壞死甚至腎孟癌的毒性反應。
3.掌握影響藥物的因素
如藥物劑型;給藥方式;藥物聯合使用的相互影響;兒童的年齡、性別、營養和精神狀態。消除各種可能的干擾,以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4.避免濫用一些滋補品和維生素藥物
父母的動機是對寶寶好,比如病后讓寶寶補虛;學校作業多,學習緊,補品;讓寶寶身材高大,有的人甚至和鄰居比較給寶寶補品,所以濫用人參、人參蜂王漿、冬蟲夏草、維生素A等。
眾所周知,早期和晚期的補充劑將嬰兒推向病態。人參蜂王漿等制劑被公認為激素藥物。這些補充劑產生了性早熟,并已成為兒科的一種新疾病。目前,醫學界對此感到無助和困難。維生素A服用過多會影響骨骼的發育,對軟骨細胞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骨骼的長度不長。
5.用藥時,應密切觀察治療中兒童病情的變化和藥物反應
由于兒童病情變化迅速,應隨時決定繼續用藥或調整用藥或劑量,使用藥物更加合理,努力盡快康復,減少或避免藥源性疾病的發生。同時,要注意增強兒童的身體抵抗力,給予必要的加強體質治療,并給予良好的護理,使疾病完全恢復。
6.不要跟著廣告
世界上一些國家明確禁止藥物廣告。因為廣告有明顯的商業色彩,往往夸大或模糊。
7.不要迷信新藥和貴藥
有些病人的父母往往希望醫生能開新藥和貴藥,認為藥物越新越貴,療效越好。更重要的是,有一些病人的父母去醫院點名不帶病人的藥,這不符合用藥原則。事實上,藥品價格并不完全與療效成正比。
以阿司匹林為例。這是一種用于治療兒童發熱的退熱藥。價格便宜,療效快。一些新藥只對某些細菌引起的疾病有效,而且有很大的不良反應。因此,其應用范圍相對較小。用這些藥物治療兒童最常見的病毒性感冒不是一種好藥。
8.對癥下藥
藥物有兩個方面,包括治療和不良反應。如今,一些國家和地區濫用解熱止痛藥和一些抗生素已經成為一個極其嚴重的社會問題。例如,在濫用鏈霉素、卡那霉素或慶大霉素后,耳聾甚至腎功能衰竭。
白細胞減少,甚至可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和死亡。維生素也會引起中毒。因此,在正確應用之前,應詳細了解藥物的性能、適應證、禁忌證和不良反應。同時,注意不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病毒性疾病、非細菌感染性疼痛和發燒;不要使用抗生素來預防感染,不要使用抗生素"萬靈藥"。
9.及時告訴醫生用藥情況和藥物不良反應
父母對孩子最了解,用藥前應向醫生反映以下情況:
來診前是否自行服藥。如果已經使用,必須告知藥名、劑量、服用次數和服藥后的情況。
藥物過敏史。凡有藥物過敏史的人,再次發生過敏反應的概率都很高。
過敏性疾病史。若兒童有哮喘、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史,藥物不良反應常見。
肝腎病史。醫生可以避免或仔細使用對肝腎有影響的藥物。
遺傳因素。例如,糖原儲存癥的標準名稱。類型是遺傳的。患者服用解熱止痛、磺胺、奎寧藥物和蠶豆可引起急性溶血。
10.嬰兒應正確掌握用藥劑量
用藥劑量應根據兒童的體重或年齡計算。不要自己提倡增加用藥次數和劑量,也不要一天去醫院幾次或者換幾家醫院,迫使醫生不斷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