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失眠的方法有哪些?治療不同類型失眠的中藥配方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失眠基本上有五種類型:肝郁火型、痰熱內擾型、陰虛火旺型、心脾虛型和心膽氣虛型。那么,失眠怎么辦?如何快速入睡?
中醫治療失眠
一、肝郁化火型
多為煩躁煩悶,表現為少睡、急躁易怒、眼赤口苦、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脈弦而數。
【用藥1】
【處方】木通、黃芩、梔子、澤瀉、龍膽草、柴胡、當歸、車前、甘草、生地、酸棗仁、龍齒、磁石。
【功效】龍膽草、黃芩、梔子清肝瀉火;澤瀉、木通、車前清利肝經濕熱;當歸、養血養肝;柴胡疏肝膽氣;甘草和中;酸棗仁、龍齒、磁石鎮心安神;全方位起到疏肝解熱、鎮心安神的作用。
【用藥2】
【處方】甘菊苗、粳米、少許冰糖。
【烹飪】甘菊長嫩頭叢生葉,洗凈,切粳米、冰糖煮粥。
【功效】清肝膽熱,益肝氣,清日寧心。主要治療神經衰弱、肝郁化火失眠。
二、痰熱內擾型
通常由于飲食不當、暴飲暴食、暴飲暴食、肥甜生冷,或嗜酒成癮,導致胃熱、痰熱。表現為失眠、頭重、胸悶、心煩、憤怒、吞酸、不想吃東西、苔黃膩、脈滑。
【用藥3】
【處方】黃連,法半夏,陳皮g,竹茹,枳實,茯苓,知母,瓜蔞仁,甘草。
水煎服。
【功效】清痰化熱,安神定心。
三、陰虛火旺型
由于身體缺乏精華,過度放縱,遺精,使腎陰耗盡,心火獨亢,表現為心煩、五心煩熱、耳鳴健忘、舌紅、脈細數。
【用藥5】
【處方】黃連四兩、黃芩二兩、芍藥二兩、阿膠三兩、雞黃二枚。
【烹制】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納膠烊盡,小冷,納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功效】:滋陰降火安神。用于心腎不足、陰虛火旺重的心煩失眠、舌紅苔燥、脈細數。
四、心脾兩虛型
由于年老體虛、勞心傷神或久病大病,氣虛血虧,表現為多夢易醒、頭暈、疲勞、面黃少華、舌淡苔溥、脈細弱。
【用藥6】
【處方】白術、當歸、茯苓、黃芪(炒)、龍眼肉、遠志、酸棗仁(炒)、木香木香五分、甘草(烤)三分、人參一錢。加入姜和棗。
水煎服。
【功效】養血安神,補心益脾,調經。
五、心膽氣虛型
由于突然受驚,或耳聞巨響,目暏異物,或涉險臨危,表現為噩夢驚擾,夜寐易醒,膽怯心悸,遇事易驚,舌淡脈細弦。
【用藥7】
【處方】酸棗仁(微炒)、人參、石膏(碎)、紅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1、知母(切、烤)、甘草(烤)。
【烹飪】上七味粗搗篩。每服,用水23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渣溫服。
【功效】養血安神,清熱除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