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孫大為
? - 主任醫師?婦科
1984年7月畢業于白求恩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1984年8月至今任職于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歷任主治醫師,副教授,教授,碩士生導師。1992----1993在日本東北大學醫學部作訪問學者。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婦科內鏡學組委員,《中華婦產科雜志》和《中華老年醫學雜志》特約審稿專家,《中華腔鏡外科雜志》副總編輯,《美中婦產科雜志》等編委。
在二十余年的臨床工作和科研工作中,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和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尤其是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婦科腫瘤的治療, 婦科影像學及介入治療,婦科腹腔鏡等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在核心醫學雜志上共發表論文31篇,共完成部級科研基金項目(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介入治療等)三項,其中《超聲波引導下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穿刺及乙醇注入治療的研究》為國內首創,現已成為國內婦科常規治療方法,成果獲得北京市科學進步二等獎(一九九八年);其后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病機制、臨床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面深入研究,課題組成果《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二零零六年), 獲得衛生部科學進步二等獎(二零零五年);
參與并共同編寫的醫學專著《中華婦產科學》等共5本,主編《婦科單孔腹腔鏡手術學》。
社會兼職:中國民主同盟中央社會服務工作委員
出診醫院
北京協和醫院 第一執業
- 暫無號源
醫生推薦
-
魏秀清主任醫師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 婦科
婦科常見病、多發病、內分泌疾病及婦科腫瘤的診治。從事婦產科臨床20余年,尤其對宮腹腔鏡下婦科疾病的微創診斷及治療技術有豐富的經驗。
-
羅劍儒主任醫師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 婦科
婦科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診治,從事臨床工作20余年,尤其擅長宮、腹腔鏡下婦科疾病的微創診斷、治療、盆底修補等。如子宮脫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
-
周宗英主任醫師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 婦科
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的診治;婦女保健,更年期婦科內分泌疾病治療,熟悉婦產科各種手術
-
劉莉主任醫師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 婦科
婦科內分泌疾病(月經失調、復發性流產、閉經、多囊卵巢綜合癥、高泌乳素血癥、不孕不育、子宮內膜異位癥、性早熟等)、絕經綜合癥及相關疾病診治、絕經激素補充治療、婦女保健(孕前優生檢查、產后檢查)、婦科常見病、疑難病的診治。
推薦文章
推薦問答
-
問漏斗胸是什么病?
答漏斗胸,又稱凹陷胸,是一種先天性胸廓畸形,主要表現為胸骨后凹,肋骨連接處向內凹陷,形成漏斗狀。這種病癥通常在出生時或嬰兒期即可發現,可能與遺傳因素、胎兒發育過程中胸廓結構異常有關。漏斗胸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壓迫心臟和肺部,導致心肺功能受限,影響患者的呼吸和循環系統。治療漏斗胸通常需要手術矯正,以改善胸廓形態和功能。
1702
-
問胸口隱隱作痛是怎么回事?
答胸口隱隱作痛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心臟問題如心絞痛或心肌梗死、消化系統問題如胃食管反流病或胃潰瘍、肌肉骨骼問題如肋間神經痛或胸壁疼痛綜合征,以及焦慮或緊張等心理因素。這種癥狀需要通過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和必要的輔助檢查如心電圖、胸部X光或胃鏡等來確定具體原因。一旦診斷明確,醫生將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1825
-
問孕婦可以采耳嗎?
答孕婦在懷孕期間可以進行采耳,但需注意安全和衛生。采耳過程中應避免使用尖銳工具,以免造成耳道損傷。同時,采耳時應選擇專業的采耳師進行操作,以確保操作的專業性。孕婦在采耳時還應注意耳道清潔,避免耳道感染。此外,孕婦在懷孕期間應避免過度刺激耳部,以免影響胎兒健康。總之,孕婦在懷孕期間可以進行采耳,但需注意安全、衛生和適度。
1387
-
問服用左炔諾孕酮片后有何反應?
答服用左炔諾孕酮片后,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些輕微的不良反應,如頭痛、乳房脹痛、惡心、嘔吐、月經不規律等。這些癥狀通常是暫時性的,大多數情況下會在幾天內自行消失。如果癥狀持續或加重,建議及時就醫。需要注意的是,左炔諾孕酮片作為緊急避孕藥物,其效果并非100%,且頻繁使用可能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因此,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并采取其他有效的避孕措施。
1649
-
問紫薯含糖量高嗎?
答紫薯,學名為甘薯屬植物,其含糖量相對較低。紫薯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為淀粉,其含量大約在15%至20%之間,遠低于普通白薯的25%至30%。此外,紫薯中還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纖維,有助于減緩糖分在體內的吸收速度。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或需要控制血糖的人群來說,適量食用紫薯是一個較好的選擇。然而,紫薯中的碳水化合物仍然需要計入日常飲食的總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中,以確保血糖控制得當。
1280
-
問腳臭會傳染嗎?
答腳臭本身并不會傳染,它主要是由于腳部出汗過多、細菌滋生以及不良的衛生習慣等因素引起的。然而,如果腳臭是由于某些真菌感染,如足癬(俗稱“香港腳”),則存在傳染的可能性。足癬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膚感染,可以通過直接接觸或共用鞋襪等物品傳播。因此,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與他人共用鞋襪等個人物品,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真菌的風險。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