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減少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雖然能鍛煉身體,但夏季酷暑天氣來臨時,應該盡量避免讓寶寶到高溫戶外活動。35度以上的高溫下帶寶寶曬太陽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應盡量選擇清晨或晚上比較涼爽的時間去活動,出去要給寶寶用防曬霜,戴帽子,要保證充足的水份補充,準備小手巾或濕巾。
2、保持室內通風
即使是開空調的房間,也要在早晚定時開窗通風。開空調要注意不要讓室內外溫差太大,而且不要讓兒童長期處在空調環境里。兒童身體的體溫調節功能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當脫離空調環境后就很容易出現中暑。
3、充足睡眠很重要
夏天晝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更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部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是預防中暑的措施。但睡眠時應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或電風扇下。
4、多洗澡也能防中暑
針對小寶寶體溫調節功能差,對環境適應性弱的特點,加強鍛煉是根本。每天給寶寶洗澡,做做撫觸和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皮膚的適應能力;夏天更需多洗幾個熱水澡,熱水澡能使寶寶皮膚毛細血管和毛孔迅速擴張,血流量大大增加,汗液分泌加強,從而有效地將體內的熱量散發出去。經常帶寶寶參加戶外活動,有氧運動能提高寶寶身體機能。
5、盡量避免寶寶乘車
夏日盡量避免嬰幼兒乘車,尤其不可把寶寶單獨留在車內。嬰幼兒不可由大人抱著坐車,而必須固定在于其大小相稱的嬰兒汽車安全座內,既保證安全,又利于散熱。寶寶不要坐在車內等待;應打開車門車窗,或到車外陰涼處休息換換新鮮空氣。車內備足清涼飲用水,嬰幼兒應有自己的飲料。應喝淡鹽水或鹽汽水。可以喝一些鮮果汁。
當氣溫達到35℃時,只需要15分鐘的陽光照射,就能讓封閉車廂的溫度就能升至65℃。在這樣的高溫下,幼兒的體溫上升和體內水分散失的速度都遠比成年人快,他們的呼吸系統和耐熱能力又不如成年人,因此很可能發生 “熱射病”,即因體內熱量過度積蓄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甚至死亡。除了家長要避免將寶寶留在熄火的私家車內,還要避免寶寶在封閉的校車、大巴內滯留。
6、清涼、透氣是首要原則
夏季的穿衣原則是清涼簡單,無論大人、寶寶都應穿透氣、輕便的服裝,純棉、麻或蠶絲都是很親和的夏裝面料;而化纖織物則不利于散熱。俗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是很有道理的。在夏天小寶寶穿衣能少就少,注意讓腹部保暖,讓頸部、背部和四肢徹底解放吧,傳統的小肚兜是最好選擇了。尤其是睡覺時。衣著要寬松、柔軟、衣料以薄薄的全棉紗類為佳,既可使寶寶的皮膚免受刺激和過敏,又可因汗液容易被吸收而感到身上涼爽,千萬不要給寶寶用易使皮膚受到刺激的化纖類物品。
7、讓寶寶多喝水
寶寶活動多時要鼓勵他們多飲水,可以飲用少量淡鹽水,在炎熱的夏季和干燥的季節,爸爸媽媽應當每20~30分種讓寶寶喝一點兒水。讓寶寶漸漸形成睡前喝水,起床喝水,游戲時喝水.飯前半小時喝水的好習慣。除了直接飲水,夏季還可以盡量多紿寶寶煲一點兒綠豆湯,清涼解暑的湯,自然晾晾,讓寶寶隨時飲用,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也含有大量的水分如西瓜、黃瓜、西紅柿等)水分占95%,也可以讓寶寶適當多吃一些含水豐富的青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