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證多次足量喂養
早期多次足量喂養,是預防和治療新生兒低血糖癥的關鍵措施。母乳是嬰兒最佳營養食品和飲料,應首先母乳喂養,如母親尚未泌乳,可在生后半小時給予10%葡萄糖液口服,反復多次直至泌乳后改為母乳喂養。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吸吮吞咽功能良好者,可直接哺喂母乳;吸吮吞咽功能差者,可采用鼻胃管喂養。
2、保證能量供給
盡早哺乳,無母乳可先試喂糖水,10%葡萄糖5-8ml/kg,每小時1次,2-3次后開始喂乳。如仍不能滿足小兒需要,應遵醫囑靜脈給予葡萄糖。對窒息兒或低出生體重兒應盡快靜脈給予葡萄糖。在輸液時應注意輸液速度和葡萄糖的濃度,避免造成高滲狀態及高血糖狀態。對常規方法不能維持血糖正常水平時,可遵醫囑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3、健康教育
新生兒低血糖,尤其是無癥狀的低血糖較為常見。但嚴重的、反復發作的、持續時間久的低血糖,易發生神經系統不可逆的損害,影響智力。因此,應大力宣傳新生兒的正確哺乳方法,尤其是有可能發生新生兒低血糖的嬰兒,應注意病情觀察,注意及時哺乳或補充葡萄糖。對糖尿病母親所生的、已發生低血糖的新生兒,出院后還應定期復查血糖2年。
4、加強保暖
加強保暖,保持正常體溫,減少能量消耗是防治新生兒低血糖的重要措施。新生兒病室室溫應保持在24~26℃,相對濕度50%~60%,保證空氣的流通和新鮮。足月兒體溫不穩定時,可加包被或放置熱水袋。體重低于2000g的新生兒,應盡可能置于閉式暖箱中保暖,暖箱的溫度根據出生時體重和出生天數調節,體重越輕,出生天數越少,暖箱的溫度越高,保證新生兒溫度維持在36~37℃之間。
5、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及時發現低血糖的早期臨床表現,定時監測外周血糖,有利于早期發現低血糖。定時監測體溫、心率、脈搏和呼吸。密切觀察新生兒的精神狀態、哭聲、膚色、肌張力、吃奶、大小便和睡眠狀況。如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并進行微量血糖測定,確診后盡早采取措施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