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摩的方法
第一步:推三關100次
位置:在前臂橈側(拇指側),自腕橫紋上至肘橫紋上呈一條直線。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用拇指側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稱推三關。推50~100次。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為每分鐘200~300次。
第二步:摩腹5分鐘
位置:腹部中間,肚臍周圍。
手法:摩法——以手掌或食、中、環指指肚附著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環形移動摩擦。以掌撫摩者稱掌摩法,以指撫摩者稱指摩法。
操作:用手掌或三指并攏按在腹部輕輕的摩動,順時針逆時針各半,摩5分鐘。
】要領:用力要輕柔適當,速度宜均勻協調,操作頻率為120~160次/分。指摩可稍輕快,掌摩可稍重緩。
2、相關病癥:蟲積、胃腸痙攣
胃腸痙攣:小兒腸管的相對長度較成人長,即新生兒腸管為身長的8倍,嬰幼兒腸管為身長的6倍,成人腸管為身長的4.5倍;大小腸的長度比也不同,新生兒為1∶6,嬰幼兒為1∶5,成人為1∶4。所以小兒腸管的面積相對較大,有助于腸管攝取營養,但腸系膜較長,活動度較大,容易發生腸套疊、腸扭轉。
急性闌尾炎:在孩子中較多見。闌尾炎早期無典型癥狀,肚臍周圍有輕微疼痛,有時伴嘔吐、腹瀉,按壓肚子時疼痛不明顯。孩子的免疫功能較差,闌尾發炎易引起穿孔,如果家長此時按揉孩子的肚子或做局部熱敷,就可能促進炎癥化膿破潰穿孔。
腸套疊:多見于幼兒,特別是肥胖兒。由于被套入的腸子血液供應受阻,引起疼痛,時間久了會發生腸壞死。如果盲目按揉,可能造成套疊加深,加重病情。
3、肚子疼的原因
腹痛是臨床上小兒常見的一個癥狀。凡在腹部胃脘以下,臍的兩旁及小腹以上部位發生疼痛者,均屬腹痛的范圍。如果疼痛在兩側脅肋部則稱為脅痛,疼痛在臍上則稱為胃痛。
腹痛可由多種原因引起,涉及的范圍很廣,一般可以分為器質性和功能性兩大類。
功能性腹痛常因單純的胃腸痙攣引起,如消化不良、腸蠕動紊亂、過敏性腸痙攣和消化道寄生蟲病等。疼痛的表現通常是沒有很明確的疼痛點,而是一片,孩子常說不出具體疼的位置,而且疼痛位置不固定,疼痛時間有時長有時短,最主要的腹部肌肉基本不會出現肌緊張,也就是硬硬的像塊石頭一樣的情況。
還有一些小孩是因為不想上學或飯菜不合口,也會說肚子疼。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臉色、表情、疼痛的時間,如果孩子肚子疼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要巧妙應對,甚至可以請教幼兒心理專家。
4、飲食調理
以下是一些食療方法:
(1)黃芪飴糖粥:取黃芪10克左右,加入適量水煎煮取汁,然后再加入白米50克,煮成稠粥,服時加飴糖15克,早晚溫熱各服1次。適于臟腑虛弱腹痛。
(2)茴香紅糖水:小茴香10克,水煎取汁,加紅糖適量服飲。適用于氣滯血瘀型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