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腦、蛛網膜下出血
在登革熱病情流行期間,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腦和(或)蛛網膜下隙出血的癥狀。
2、一般癥狀
登革出血熱潛伏期平均為4天,開始具有典型的登革熱癥狀。在發熱過程中或熱退后、病情突然加重,皮膚變冷、脈率速度加快、昏睡或煩躁、出汗、消化道或其他器官出血。表現為大出血,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及中樞神經系統等部位。
3、子宮出血
多出現于病程4—16天至熱退后2天以內,出血量多在數百成1000mL以上。開抬僅上腹飽脹、隱痛,繼而出現柏油樣大便或暗紅色血便.少數可嘔血。個別病人發生出血性休克。
4、消化道出血
多出現于病程4—16天至熱退后2天以內,出血量多在數百成1000mL以上。開抬僅上腹飽脹、隱痛,繼而出現柏油樣大便或暗紅色血便.少數可嘔血。個別病人發生出血性休克。
5、登革休克綜合癥
具有典型的登革熱癥狀,多在發病后2-7天后出現煩躁不安、肢端濕冷發紺、尿量減少、脈速、低血壓、脈壓小等循環衰竭表現,可伴有胸、腹腔滲液。通常從登革出血熱發展而來。
6、登革出血熱易發人群
登革出血熱多見于7-12歲,具有免疫力、營養狀態良好的女孩。小嬰兒的癥狀較輕,雖然嬰兒從母體中被動獲得抗體,仍可發生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15歲以后登革出血熱發病較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