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兒推拿常用介質
小兒皮膚嬌嫩,按摩時切勿抓破或磨破小兒皮膚。所以,在給小兒推拿時,一般需要用按摩油或爽身粉做潤滑介質,另外也可以用茶油(效果很好)、精油、香油、橄欖油、蔥姜水/姜汁和白酒(風寒時用)等做介質,特別沒條件時,還可以用淡淡的肥皂水、清水等做介質,在推天河水時還可以用清水做介質。
2、小兒推拿常見注意事項
1、兒童按摩跟成人不同,成人按摩要求有力,而兒童推拿按摩要求:均勻、柔和、輕快、持久(保證刺激到一定的次數/量);成人按摩要精確地找穴位,而兒童按摩以點狀按摩、面狀撫摸或線狀推揉為主。對1歲左右的患兒,應以推、揉等弱刺激手法為主。
2、如果寶寶不是很配合,可以哄睡寶寶,睡后(含夜間)推拿,也是同樣的效果;
3、按摩后以微汗出為宜,切勿發汗太過。
4、在給寶寶推拿時,室內溫度要溫暖適宜,空氣清新,不可過熱或過冷,應選擇避風、避強光、噪音小的地方,以免加重或影響患兒病情。
5、小兒過饑或過飽,均不利于按摩療效的發揮(尤其有腹部、背部等部位推拿時),一般最適合按摩的時間是飯后1個小時后(高熱或緊急時,可不受此限)。因為飯后半小時內按摩易發生嘔吐、胸悶等不良反應,而空腹則容易出現頭暈等不適。
6、在小兒哭鬧之時,要先安撫好小兒的情緒,再進行推拿。
7、小兒推拿施術者/家長要保持雙手清潔,摘去戒指、手鐲等飾物。指甲要常修剪,剛剪過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銼銼平。推拿時雙手宜暖(一般要先搓熱)。
8、推拿時,盡量讓寶寶平躺著放松身體,以使小兒舒適為宜,并能消除其恐懼感。動作要柔,不然孩子哭鬧不配合,非但沒有保健效果,反而傷身。此外,孩子如果有皮損傷,按摩時要避開受傷皮膚,以免皮膚因摩擦受熱而再受損傷。
9、小兒推拿手法的操作順序:一般先頭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點,后一般;或先主穴,后配穴。拿、掐、捏、搗”等強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小兒哭鬧不安,影響治療的進行。
10、小兒推拿手法操作時間的長短,應根據病情、體質而定,因病因人而異。在臨床實踐中推法、揉法運用較多,做摩法用的時間較長。運用掐法、按法時,手法要重、少、快。如果僅按摩一側手部穴位,可不論男女,均按摩左手。一般情況下,小兒推拿一次總的時間為10—20分鐘。
3、小兒日常“感冒發熱”的調理方法
當寶寶出現感冒癥狀時,可以先用小兒推拿的“四大經典手法”(近代小兒推拿大家孫重山倡導方法)給寶寶調理,這套手法具有疏風解表、舒緩頭疼的作用。無論是風熱感冒、風寒感冒或是流感、病毒性感冒,使用這套手法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當感冒且出現發熱癥狀時,再加上清天河水,甚至退六腑、推三關等手法,則可以實現很好的退熱效果。綜合起來,具體方法如下:
開天門
位置:天門穴又名攢竹,位于兩眉中(印堂)至前額發際處,成一條直線。
手法:施術者兩拇指交替自下向上推(有時寶寶不太配合,或兩手操作不太方便,用一個拇指連續上推也可以),如圖:
次數:50-150下/次(0.6個月以內的寶寶);200-300下/次(0.6-2歲);300-500下/次(2歲-12歲),每天2-3次。另外如果感冒程度嚴重,每次也可以多推100-200下。
功效:“開天門”一般作為小兒推拿起式,含有天人相應、開經穴之意。具有開經絡、開穴位、活氣血、調陰陽和祛風解表、開竅醒腦、鎮靜安神、明目等作用。針對風寒風熱引起的風邪外感之惡風發熱、頭痛、身痛、無汗等癥狀均有良好作用。此外,針對頭面諸疾,如頭昏、頭痛、流涕、鼻塞、迎風流淚、眼屎多、赤眼等也有一定效果。
推坎宮
位置:坎宮(眉弓)是眉頭(或印堂/兩眉宇中間)至眉梢延伸至太陽穴的一條弧線。
手法:用兩個大拇指的正面(拇指肚)從印堂穴沿著眉毛向眉梢太陽穴方向分推。
次數:50-150下/次(0.6個月以內的寶寶);200-300下/次(0.6-2歲);300-500下/次(2歲-12歲),每天2-3次。另外如果感冒程度嚴重,每次也可以多推100-200下。
功效:可疏風解表,止頭痛,醒腦明目,適用于風寒感冒,有惡寒發熱、無汗、身痛、頭痛等癥狀者。此外,坎宮是孩子眼睛的衛兵,眼睛相關疾病一般可以推拿坎宮穴,比如預防/調理眼睛虹膜炎、小兒近視等。
4、簡單認識小兒推拿
小兒推拿的歷史
小兒推拿是以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學說為理論指導,運用各種手法刺激穴位,使經絡通暢、氣血流通,以達到調整臟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種綠色方法。
早在2000多年前即有關于小兒推拿的論述 。1973年中國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即有這方面的描述;晉代葛洪的《肘后備急方》治卒腹痛方法中介紹了捏脊法;唐代《備急千金要方》中有膏摩防治小兒疾病的方法;宋代《蘇沈良方》記載用掐法治療臍風撮口等證。明清時期,推拿療法在兒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發展成為小兒推拿專科,逐漸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專門體系。
小兒推拿的適應范圍
近些年,隨著抗生素、輸液等小兒過度醫療問題的出現,小兒推拿等綠色方法又開始流行起來,且大量的臨床也證實,小兒推拿針對0-12歲年齡段的小兒感冒、發熱、咳嗽、哮喘、泄瀉、嘔吐、食積、厭食、便秘、遺尿、夜啼、驚風、發育遲緩、免疫力低下等80%以上的常見問題,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和價值。
小兒推拿的基本醫理
中醫講,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使其對外界環境的被動適應性和依賴性,而小兒推拿能平衡人體陰陽,正確的方法推拿能起到雙向調節作用,也就是啟動了人體自我“調節系統”,“免疫系統”,“防御系統”,通過自身的調整而達到疾病痊愈。非是小兒推拿能殺菌和抗病毒(如同西藥一樣)。
生理上講,稚陽未充,肌膚疏薄,易于感觸;稚陰未長,臟腑嬌嫩,易于傳變。簡單來說就是:小兒的視力、聽覺、臟腑、淋巴組織、神經放射等各方面發育都尚未成熟,所以反應比較遲鈍,但惟獨對觸覺很靈敏,這就是小兒推拿有奇效的原因之一(西醫也建議多給寶寶“撫觸”,原理也類似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