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拔罐
拔罐是最好最快的除濕方法,具體的操作方法為: 依次將火罐吸拔于背部,直至背部拔滿為止,留罐約10-20分鐘后取下火罐。
或者先用精油涂抹后背,再以走罐法分別沿著背部的膀胱經(jīng)和下肢的膀胱經(jīng)進(jìn)行拔罐,重點在脾俞穴和三焦俞穴處來回走罐,直至皮膚潮紅為止。
注意:在拔罐后30分鐘以內(nèi)不可洗澡或者接觸涼水。
2、按摩
夏季濕氣重的人特別容易困倦,四肢沉重,食欲不振等癥狀,通過正確的穴位按摩可有效的改善這一狀況。 選擇穴位:肩井穴、承山穴、足三里穴 按摩手法:
1、取坐位,上身肌肉放松,用按摩者以食指和中指按壓雙肩上的肩井穴,力度逐漸加重,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每次按下之后保持3秒鐘,反復(fù)20次。
2、然后雙推彎曲,用雙手指指腹同時按揉右腿上的足三里穴,力度逐漸加重,以有適度疼痛為宜,順時針按揉30圈,然后再以同樣的方法按揉左腿足三里。
3、最后先用雙手拇指指腹同時按揉左腿上的承山穴,開始時輕柔舒緩,力度逐漸加大,以有適度的酸脹和疼痛感為佳。順時針按揉30圈,然后用同樣方法按揉右腿。
3、艾灸
濕氣容易困傷脾陽,導(dǎo)致體內(nèi)痰濕加重,通過適量的艾灸可促進(jìn)毛孔腠理的張開,將體內(nèi)的余熱和濕氣排出。
主要可艾灸的穴位有:中脘、水分、神闕、足三里、胃俞穴、三焦腧穴等。
夏季艾灸時間不宜過長,艾灸穴位不宜過多,每次可選擇三兩個穴位進(jìn)行艾灸,以局部穴位皮膚發(fā)紅發(fā)燙時為止。
4、食療
扁豆、甘藍(lán)、葫蘆、蘑菇、綠豆、絲瓜、獼猴桃等夏季常見食物可清心泄暑,健脾除濕,并且營養(yǎng)充分,這些食物都可以作為夏季濕氣偏盛之人養(yǎng)生保健的食物,幫助調(diào)理和清除體內(nèi)的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