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能引起的并發癥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周圍神經病變、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足等。這些并發癥與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導致的血管和神經損傷密切相關。
1、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長期高血糖會損傷視網膜微血管,導致血管滲漏、出血,甚至新生血管形成。患者可能出現視力模糊、視野缺損,嚴重時可發展為視網膜脫落或失明。定期眼底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
2、糖尿病腎病
高血糖會引起腎小球濾過屏障損傷和腎小管間質纖維化,導致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等表現。約20%-40%的糖尿病患者會發展為腎病,晚期可能需要進行透析或腎移植治療。
3、周圍神經病變
血糖代謝異常可導致神經纖維脫髓鞘和軸突變性,表現為四肢末端麻木、刺痛或感覺減退。足部感覺神經受損是糖尿病足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需加強足部護理。
4、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是普通人的2-4倍,常合并高血壓、血脂異常,易引發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腦血管事件。血糖控制聯合血壓、血脂管理可降低風險。
5、糖尿病足
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共同作用會導致足部潰瘍、感染,嚴重時發生壞疽。約15%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足部問題,早期發現皮膚破損并及時處理能顯著降低截肢概率。
糖尿病患者需通過規范用藥、飲食控制、規律運動等方式維持血糖穩定,每3-6個月檢測糖化血紅蛋白。若出現視力改變、下肢水腫、胸痛或足部破潰等癥狀,應及時到內分泌科就診,完善尿微量白蛋白、肌電圖、下肢血管超聲檢查等,避免并發癥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