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是人體內嘌呤化合物代謝后的最終產物,主要由細胞代謝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類物質生成,少部分來源于食物中的嘌呤。正常成人男性血尿酸水平為150~416μmol/L,女性為89~357μmol/L。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減少可能導致高尿酸血癥,進而引發痛風等疾病。
1、化學本質
尿酸是一種含有碳、氮、氧、氫的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5H4N4O3。它在體液中以尿酸鹽的形式存在,溶解度較低,當濃度過高時容易形成結晶沉積在關節、腎臟等部位。
2、生成與代謝
約80%的尿酸由人體細胞代謝產生,20%來源于飲食中的嘌呤。嘌呤在肝臟經過氧化酶作用分解為尿酸,隨后通過腎臟隨尿液排出(占2/3),其余經腸道分解后排泄。腎臟的尿酸排泄功能異常是導致血尿酸升高的重要原因。
3、生理作用
尿酸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可作為抗氧化劑清除自由基,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另一方面濃度過高時會引發炎癥反應。
日常需控制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的攝入,保持每日2000ml以上飲水量促進尿酸排泄。若體檢發現血尿酸水平持續偏高,建議及時至內分泌科或風濕免疫科就診,通過生活方式干預或藥物治療預防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