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種由長期肝損傷引起的慢性進行性肝病,屬于肝臟疾病的晚期階段。其主要特征是正常肝組織被彌漫性纖維化結節和假小葉結構取代,導致肝臟逐漸變硬、變形并喪失正常功能。該疾病進展緩慢,早期癥狀隱匿,晚期可引發多種嚴重并發癥。
肝硬化的形成通常與病毒性肝炎、長期酗酒、脂肪性肝病、膽汁淤積或代謝性疾病等多種因素有關。這些病因持續損傷肝細胞,引發炎癥反應和修復過程異常,導致細胞外基質過度沉積,最終破壞肝臟的正常結構。患者早期可能僅表現為乏力、食欲減退,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腹水、黃疸、凝血功能異常等典型表現,部分患者可能因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而出現嘔血、黑便等癥狀。
確診肝硬化需結合病史、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及肝穿刺活檢等結果。患者應嚴格戒酒并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抗病毒治療乙肝或丙肝。日常需避免使用肝毒性藥物,保持低脂高蛋白飲食,定期監測肝功能指標和肝臟超聲。若出現意識改變、嘔血或頑固性腹水,應立即就醫處理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