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肝功能衰竭,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等。
酒精性肝炎常因近期集中大量飲酒,出現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甚至出現發熱及黃疸,肝臟出現腫大和壓痛,同時還可有脾大、腹水、水腫及蜘蛛痣等。實驗室檢查常見貧血和白細胞增多,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r-谷氨酰轉肽酶和血清磷酸酶升高。易出現多種并發癥:
①肝功能衰竭發病后病情急劇惡化,臨床表現與重癥肝炎相似,常并發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腎功能衰竭和繼發感染而死亡。
②肝內膽汁瘀積黃疸顏色較深,肝明顯腫大,腹痛發熱,膽紅素和血清磷酸酶明顯增高,谷草轉氨酶輕或中度增高。
③酒精中毒高脂血癥溶血綜合征即黃疸、高血脂和溶血性貧血。為酒精性肝炎的一種亞型,停止飲酒后,癥狀可消失。
④酒精性低血糖大量酗酒后出現血糖過低,病人表現為心悸、出汗、神志喪失等,注射葡萄糖后可緩解。酒精性肝炎屬中醫“黃疸”、“脅痛”、“嘔吐”、“積聚”等范疇。其病因病機為縱酒過度,損傷脾胃,濕濁內生,郁而化熱,熏蒸肝膽,膽汁不循常道,浸淫肌膚而發黃。應立即戒酒,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臨床可予柴胡、黃芩、半夏、茯苓、陳皮、黨參、茵陳、山梔、大黃等中藥,疏肝利膽,清熱退黃,并結合茵梔黃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靜脈點滴,可獲得較好的療效。
酒精性肝纖維化癥狀與酒精性肝炎相似,往往需做肝穿刺進行診斷。其病因病機為縱酒日久,痰濕蘊結,阻于中焦,氣機不暢,脈絡受阻,血行不暢,氣滯血瘀,氣、血、痰互結于腹中而成積塊。應立即戒酒,并服用中藥柴胡、黃芪、丹參、半夏、莪術、鱉甲等,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以抗纖維化,否則轉為肝硬化,預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