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可發生以下的一些并發癥:
1、畸形愈合:
未準確復位和未可靠固定是造成骨折畸形愈合的主要原因。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關節外標準包括恢復掌傾角、橈骨斜度和高度。普遍接受的標準為橈腕關節分離小于2 mm,背側傾斜角度小于10度,橈骨短縮小于5 mm。背側或掌側粉碎性骨折,嚴重的背側成角或不完全復位是骨折固定后可能再次移位及隨后發生畸形愈合的征兆。腕背側畸形主要由于復位時掌屈、尺偏未到位而畸形愈合,而腕掌側畸形是由于復位過度屈曲致遠端向掌側移位未矯正,特別是老年骨質疏松,復位時用力過度而產生。橈骨遠端骨折復位后再移位發生率高,特別是粉碎性骨折,固定過程中更易發生再移位而畸形愈合,明顯的畸形將嚴重影響腕關節功能。
2.、下尺橈關節脫位:
下尺橈關節脫位在橈骨遠端骨折最易發生并發癥,且容易忽略。下尺橈關節主要靠關節盤和橈尺掌、背側韌帶維持穩定,當腕背伸跌倒時可使韌帶斷裂而使下尺橈骨關節脫位。早期識別并治療合并橈骨遠端骨折的下尺橈關節損傷,對降低疼痛后遺癥和功能缺失的發生率是至關重要的。X線檢查發現下尺橈關節大于3mm,即下尺橈關節脫位,橈骨遠端骨折的準確復位和可靠固定,能使脫位的下尺橈關節復位并愈合。
3、正中神經卡壓:
橈骨遠端骨折復位固定的位置使腕管屈曲,骨折的移位及血腫可以增加腕管內壓力,嚴重時可導致正中神經壓迫和腕管綜合征。骨折復位后對位對線良好,經皮穿針固定可減少正中神經卡壓的發生率。早期發現,及早解除正中神經卡壓可減輕手部功能障礙。
4、嚴重創傷性腕關節炎:
保持關節面平整是橈骨遠端骨折關節功能恢復的重要條件。對于粉碎性骨折,治療成功最重要的標準是關節內的重建,即關節面恢復的準確度,關節面不平超過2mm是手術的適應證。我們采用撬撥復位后穿針固定治療波及腕關節或粉碎、極不穩定的橈骨遠端骨折,效果良好。
5、前臂筋膜室綜合征:
掌屈尺偏加壓固定,可使前臂筋膜室壓力升高,腕部過度屈曲,可減少靜脈回流,使筋膜室的壓力進一步增高,嚴重時可出現筋膜室綜合征。因此石膏或夾板固定后觀察手部血運及疼痛性質可發現筋膜室綜合征的先兆,以便及時處理,避免更嚴重的并發癥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