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并發癥
產后并發癥有貧血、乳汁少、乳腺炎、子宮炎、筋骨疼痛、腰酸、頭痛、腹瀉、便秘等。
1.產褥熱
如果新媽媽在生下小寶寶后出現發燒的癥狀,通常發生在產后24小時到產后10天就稱為產褥熱。產褥熱感染嚴重的話將影響新媽媽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2.子宮脫垂
有些媽媽產后會感到小腹下墜或腰疼,這是由于子宮韌帶和盆底肌肉在分娩后變松弛,使得子宮位置發生變化,子宮沿陰道方向往下移動,造成了子宮脫垂。
3.乳腺炎
產后1—4周是急性乳腺炎的多發期,由于乳汁排通不暢淤積在乳房內,造成了細菌感染,新媽媽會出現乳房疼痛、發燒等癥狀。
4.尿潴留
有些新媽媽產后由于害怕傷口痛而不敢排尿,或者產程太長壓迫膀胱,造成產后排尿虛弱無力,膀胱發脹,排尿時點點滴滴很不通暢,這就是尿潴留。
5.腰疼
新媽媽的骨盆韌帶在剛生完孩子的一段時間內尚處于松弛狀態中,腹部肌肉也變得軟弱無力,子宮仍未完全復位,這個時候如果不注意,猛然彎腰拾撿東西,或者久蹲、久坐,新媽媽都會感到腰部酸痛。
6.媽媽手
產后身體虛弱,用吸奶器吸奶或一些家務在平時看來很輕松的小事,在月子期間如果不注意的話,就會感到手指發麻、疼痛。麻痛點多發生于從拇指到中指一半的位置。主要是因為過度使用手腕及拇指部位所造成手腕兩條肌腱發炎。與孕期血液循環慢、水腫,致腕管內壓力增加,正中神經受到壓迫發生的腕管綜合征有所差別。
7.產后筋骨酸痛
由于產后嬰兒邊吸奶邊睡,喂奶時間長,媽媽維持坐姿太久,且許多嬰兒有日夜顛倒的狀況,晚上哭鬧不休,嚴重的,要父母親一整夜抱著走來走去,因此一個月下來腰背部、手肘及手腕疼痛不堪。要避免這些筋骨酸痛的現象產生,媽媽抱孩子要注意姿勢,腰背要有依靠的地方;多休息,少走動,下床時間勿超過1小時。可燉煮杜仲豬腰湯,惡露干凈后可吃十全大補湯(內含杜仲、續斷),對解除筋骨酸痛都有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