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葡萄膜炎并發癥
一、并發癥:
中間葡萄膜炎的常見并發癥有黃斑病變、并發性白內障、視網膜新生血管膜、玻璃體積血、視盤水腫、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等。
1。黃斑病變:
中間葡萄膜炎最常見的黃斑病變為黃斑囊樣水腫,此外尚可出現假性黃斑裂孔、視網膜玻璃體界面綜合征、黃斑前膠質纖維增生、黃斑裂孔等。
盡管此類患者中黃斑囊樣水腫的發生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經明確它是引起患者視力下降諸多原因中最重要的原因。如囊樣黃斑水腫持續數月,將導致不可逆的視力喪失。
2.并發性白內障:
并發性白內障是中間葡萄膜炎的一種常見并發癥,發生率達31%~58.8%,其發生不但與慢性炎癥有關,還與患者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滴眼劑有關。此種并發性白內障主要表現為晶狀體后囊下混濁,進展一般較慢,但兒童患者易發生全混濁。并發性白內障的發生率與病程有密切關系,病程越長,其發生率越高。據報道病程4~15年,白內障的發生率為52%,16~20年為73%,21年以上則為100%。
3.視網膜新生血管膜:
在中間葡萄膜炎患者中,視網膜新生血管的發生率為5%~15%,可發生于周邊部、后極部及視盤,但以周邊部最為常見。有關視網膜新生血管的發生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
①炎癥本身刺激新生血管形成;
②血管改變致視網膜缺血,而產生可彌散的致新生血管形成的物質,從而誘發新生血管;
③位于睫狀體平坦部的病灶可牽拉周邊視網膜,使內界膜破裂,促進新生血管形成。
Felder將周邊視網膜新生血管膜分為4期:Ⅰ期,在睫狀體平坦部和鋸齒緣出現雪堤樣病變;Ⅱ期,雪堤樣病灶處出現新生血管,血管通常起源于前部,向后延伸,可達鋸齒緣之后;Ⅲ期,新生血管增多并出現血管瘤樣改變;Ⅳ期,新生血管膜收縮發生繼發性視網膜脫離,可伴有視網膜內或玻璃體的出血和滲出。這種分期方法大致上反映了周邊視網膜新生血管的發生、發展及其最終后果,對指導治療有一定的意義。
4.視網膜脫離:
不同作者報道的中間葡萄膜炎并發視網膜脫離的發生率有很大不同,但中間葡萄膜炎并發視網膜脫離者相當少見。中間葡萄膜炎并發的視網膜脫離可表現為滲出性視網膜脫離、玻璃體纖維組織牽引所致的視網膜脫離和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脫離可發生于單側,也可發生于雙側,但由于炎癥的嚴重性在雙眼往往有明顯不同,所以單側視網膜脫離較為常見。
5.玻璃體積血:
玻璃體積血發生率較低,1.8%~9%,出血可來源于視網膜靜脈,也可來源于視網膜新生血管。在炎癥情況下,視網膜玻璃體常于血管處發生粘連,玻璃體皺縮時,可引起視網膜靜脈的撕裂而致出血;視網膜、視盤及玻璃體等的新生血管脆性較大,本身即容易出血。
6.其他:
中間葡萄膜炎尚可引起視盤水腫、視盤周圍視網膜水腫、視神經萎縮、視網膜劈裂、視網膜出血、視網膜色素變性樣改變、帶狀角膜變性、繼發性青光眼、虹膜紅變、眼球萎縮、葡萄膜滲出等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