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本病因未完全肯定,但有學者認為本病是一種原發性良性腫瘤,依據是:
①生長緩慢;
②骨樣組織代替了正常組織;
③周圍的骨組織毫無例外地呈現結構均勻的硬化;
④大小固定。上述論據被較廣泛地公認。
另有學者認為是炎癥,而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還有的認為是血管來源或與動靜脈發育異常有關,或為代償過程。
二、發病機制
1、大體檢查
在完整的標本中,腫瘤與周圍骨組織分界清楚,呈圓形或橢圓形,體積較小,直徑一般在1cm左右,很少超過2cm。周圍組織發生反應性硬化,腫瘤位于其中心。腫瘤的色澤和堅度,隨其構成成分而異。當骨樣組織占優勢時,核心呈棕紅色,間或夾雜有黃色或白色斑點,質地為顆粒狀或沙礫狀,X線檢查為一透明區。當核心為密集的骨小梁構成時,則呈紅白色,質地堅硬而致密,X線為一密度增深區。腫瘤與周圍骨組織有一狹窄的、環狀的充血帶分隔。周圍骨組織一般有反應性骨質硬化現象,尤其是腫瘤發生于骨皮質者最明顯。
2.顯微鏡檢查
骨樣骨瘤巢穴中可有不同成熟階段的骨質,并有豐富的血管結締組織基質,有不同比例的骨樣組織及新生骨小梁。當核心在肉眼檢查外表致密而堅實時,鏡下則表現為緊密排列的不典型的新生骨小梁,小梁間有擴大的血竇。新形成的骨小梁每有骨母細胞覆襯,并常有少數破骨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