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損傷多發生在上臂加速期及上臂減速期,由投擲過程中肌肉收縮的不協調及肩、肘關節超常范圍活動所致。
(二)發病機制
肱骨投擲骨折多發生在投擲運動的上臂加速期和減速期。活動肩關節的肌肉均起于軀干,止于肱骨的中上段,對上臂近側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如外展外旋肌群(三角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內收內旋肌群(三角肌、胸大肌、背闊肌、大圓肌、肩胛下肌)的舒縮運動按序進行并協調一致,則施加于肱骨近端的由外向內的扭轉力矩產生一均勻的內旋加速度,不僅能獲得較好的投擲效果,且單靠遠側肢體的慣性拉張力,也不易引起肱骨骨折。反之,如果這些肌肉的舒縮運動不按序進行,如在抬舉期上臂尚未達到最大外旋位或在繼續外旋過程中突然強力內收內旋;或肌肉的收縮不同步,如在內收、內旋過程中肌肉收縮不協調,過猛過快,則在肱骨近段產生一巨大的內旋力矩和內旋加速度,而遠側肢體內慣性作用跟不上近側肱骨內旋運動,則在肩胛帶肌肉止點的下方(肱骨中點下方)產生一巨大的扭轉力矩,此扭轉力矩配合遠側肢體的離心拉張力,則造成肱骨中下段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