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松毛蟲性骨關節病是指直接或間接接觸松毛蟲活體,尸體或蟲毛引起的骨關節病變,是全身疾病中的一部分。
松毛蟲一般有6個齡期。第1~2期的松毛蟲還未長毒毛,第3~4期的毒毛尚不發達,5~6期的松毛蟲毒毛及毒腺細胞很發達,是致病的時期。該期的松毛蟲的胸節有發達的中空毒毛,每根毒毛的毛窩均有毒腺細胞,分泌毒液進入毒毛管腔。松毛蟲成蟲時,毒毛立于蟲殼外,故蟲繭也具有高度的致病性。即便死蟲跌落地面或水中,也極易致病。
松毛蟲盛發季節,如在蟲區砍柴、割草或在污染的水田中割稻等勞動中,接觸了松毛蟲活體,尸體,毒毛或污染的衣物,柴草,水等均可發病。已經流行病學調查及動物實驗研究所證實,故命名為松毛蟲病。松毛蟲的毒毛及毒腺細胞分泌的毒素與皮膚接觸后進入人體內,可引起過敏類免疫性炎癥反應,主要侵犯皮膚及骨關節,有時眼、耳廓也可受累。
二、發病機制
發病的機理尚未明確。有學者認為是毒毛刺入人體的皮膚后,毒素進入血液循環,引起毒血癥所致,但動物實驗未能證實。又由于在發病的早期用抗過敏藥物可迅速控制病情,故有些學者推論發病的機制為變態反應,但也未能得到有力的證實。又有學者認為是感染所致,因在病變關節或皮膚硬結的病變中抽出膿性的液體,曾培養出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病理表現符合低毒性感染,但多數的局部抽出的液體培養為陰性。以上各種的看法,均未能提出本病明確的發病機理,還有待于今后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