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胚胎時期,女性生殖道的前身——米勒管屬于左右對稱的雙側性管道,以后通過中線融合,中隔吸收等一系列步驟,最終在中線上形成單一的子宮體、子宮頸和陰道,而仍保持左右各一的輸卵管。這一過程大約從胚胎5周起,直至16周完成。在此期間,如果由于致畸因素的影響,妨礙上述過程的進展,即可導致不同程度的雙子宮雙宮頸及陰道畸形的發生。
二、發病機制:
陰道斜隔的非對稱性畸形的發生目前具體的機制尚不明了。米勒管與中腎管的發生密切聯系,米勒管的發育有賴于中腎管的發育,中腎管發育受阻,米勒管的發育也會異常,從而形成腎臟、輸尿管和陰道發育的一系列非對稱畸形。陰道斜隔的病變分為以下3種類型:
1.Ⅰ型 無孔型斜隔,斜隔上沒有孔。
2.Ⅱ型 有孔型斜隔,斜隔上有一個小孔,往往會有隔后腔的引流不暢。
3.Ⅲ型 無孔斜隔合并宮頸瘺管,兩側宮頸之間或隔后腔與對側宮頸之間有瘺管形成,也會有引流不暢。
發病機會以Ⅱ型為最高,占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