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由EIEC引起的腸道傳染病。EIEC是1967年從痢疾病人大便中分離獲得的一組致腹瀉大腸埃希桿菌。EIEC與志賀菌有類似的生化特性,無動力,對乳糖不發酵或發酵緩慢,有共同抗原,均為侵襲性致病菌,也稱痢疾樣大腸埃希桿菌,可侵入上皮細胞,并在其中生長繁殖,引起炎性反應。要注意對兩者進行鑒別,鑒別培養基有枸櫞酸鹽培養基、醋酸鈉培養基。常見之O血清型有:O28、O29、O32、O112、O124、O136、O143、O144、O152、O164、O167等。EIEC不產生腸毒素,主要侵犯結腸,形成腸壁潰瘍。致病毒力強,只要10~100個細菌即可發病。污染水和食物可引起暴發流行,也可因接觸傳播,形成散發病例。成人、兒童均可發病。
二、發病機制
EIEC侵襲腸黏膜上皮細胞,細菌死亡后釋放出內毒素,破壞細胞形成炎癥和潰瘍,引起腹瀉。臨床較少見,主要侵犯較年長兒童和成人。臨床表現類似菌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