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一般護理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護理
頸椎病啞鈴醫療體操
1.屈肘擴胸:
兩腿分立肩寬,兩手啞鈴自然下垂,兩臂平肩屈肘,同時向后擴胸。反復12~16次。
2.斜方出擊:
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屈肘置于胸兩側,上體稍向左移,右手向左前斜方出擊,左右交替,各反復6~8次。
3.側方出擊:
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屈進置于胸兩側,左手持啞鈴向右側方出擊,左右交替,各反復6~8次。
4.上方出擊:
兩腿分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屈時置于胸兩側,右手持啞鈴向上方出擊,左右交替,各反復6~8次。
5.伸臂外展:
兩腿分立與肩寬,雙手持啞鈴下垂,右上肢伸直由前向上舉,左右交替重復6~8次。
6.聳肩后旋:
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兩臂伸直向下,兩肩用力向上聳起,兩肩向后旋并放下,反復進行12~16次。
7.兩肩后張擴胸后伸:
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兩肩伸直外旋,兩肩后張,同時擴胸,反復12~16次。
8.直臂前后擺動:
兩腿前后分立,兩手持啞鈴下垂,左右上肢伸直同時前后交替擺動,重復6~8次,兩腿互換站定位置,同時擺動6~8次。
9.頭側屈轉:
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頭頸部向左屈曲,達最大范圍,再向右側旋轉到最大范圍,左右交替,反復6~8次。
10.頭前屈后仰:
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頭頸部前屈,盡可能達最大范圍;頭頸部向后仰達最大范圍,重復6~8次。
11.頭部旋轉:
兩腿分立與肩寬,兩手持啞鈴下垂。頭頸部沿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再向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重復6~8次。
以上動作要輕柔,旋轉動作因人而異每天可作1~2次。
俗話說“高枕無憂”,其實并非如此。正常情況下頸椎的生理曲線是前凸狀,仰臥位時,如果枕頭過低,頭頸過度后仰,使前凸曲度加大,不僅椎體前方的肌肉與韌帶容易因張力過大而出現疲勞,而且可引起慢性損傷。與此同時,椎管后方組織可向前突入椎管,增加椎管內壓力;頭頸過度后仰還使椎管被拉長,椎管內脊髓和神經根相對變短,在其它因素作用下容易出現癥狀。如果枕頭過高,頭頸過度前屈,使椎體后方的肌肉與韌帶容易勞損,引發或加重頸椎病。
為了有效維持頸椎的生理屈度,使頸部肌肉充分放松,應將枕頭調整為中間低、兩端高、頸肩緣稍高、對緣低的類馬鞍狀,也就是常說的B形枕。合理枕頭應是質地適中,無彈性(熱壓縮海綿枕芯較好)、長方形。由于每個人的身材有大小,肩寬有個體差異,因此,枕頭兩端高度因人而異,以確保維持頸椎生理屈度。為此,枕頭在制做時應考慮具可調節性,也要利于變換枕頭高度,適應不同的睡姿(仰、側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