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一般護理
大便失禁護理
一、護理
肛門失禁的護理措施
護理用品
⑴一次性尿墊是較早用于肛門失禁病人的護理用品。它可縮小潮濕污染的范圍,降低皮膚的受損程度,但不能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⑵用聚氨基甲酸酯海綿制成的肛門控制塞,將其留置于肛直腸交界處,遇水膨脹后可截留住糞便。
⑶用22號粗肛管插入乙狀結腸中部18~22cm,肛門周圍不固定,另一端裝上塑料袋,根據排便的量隨時更換塑料袋;
⑷對肛門失禁病人采用丹碧絲肛門塞入,其優點:
①感覺舒適無異味;
②衛生方便容易操作;
③任意體位不會滑脫。缺點是:排氣不暢,費用較高;
⑸用自制氣囊肛管護理肛門失禁病人。
肛瘺治療不當會引起肛門失禁
肛瘺的臨床表現是局部反復流膿、久不收口,當外口閉合膿液積聚時會疼痛,或有發熱等,由于經常流膿刺激皮膚會出現肛門瘙癢,影響正常排便功能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糞便的質地,直腸的容積,肛直腸部的感覺、反射,肛管的張力及恥骨直腸肌和肛管外括約肌之神經系統的健全程度等,凡影響上述機制的平衡,即能引起肛門失禁,臨床上可因括約肌損傷、結腸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其他疾病引起肛門失禁。
由于肛周膿腫的部位和深淺不同,形成的肛瘺也就有高位和低位之別,低位肛瘺的管道穿越外括約肌淺部以下,手術時損傷此處也不會影響肛門的收縮功能,高位肛瘺其管道在肛管直腸環平面以上,手術時一次切斷該環就會肛門失禁。
⑹用一次性氣囊導管插入直腸15~20cm,使管頭端的氣囊達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即可有效地阻止糞便流入直腸,且此處無便意感受器不易引起排便動作,有利于導管的固定。但糞便的引流缺少動力,易滯留于結腸內; 飲食護理:改善飲食結構,出院后宜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含纖維素多的食物,以利于排便通暢。增加膳食中食物纖維的含量,平均每日供應6.8g。食物纖維不會被機體吸收,但可增加糞便的體積,刺激腸蠕動,有助于恢復腸道功能,加強排便的規律性,有效地改善肛門失禁狀況。
心理護理
對老年人、危重病人的大便失禁處理不是一個簡單的衛生方面的考慮,當他們經歷了直腸功能喪失后,經常有難以啟齒、意志消沉、孤僻、害怕被發現的灰色心理,如不及時防治,則會使他們精神頹廢,社會適應能力進一步退化。對于老年人,護士應通過充分認識大便失禁的有關問題,有能力幫助這些病人,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給他們精神上的理解,同時及時處置肛門失禁的困窘,鼓勵他們回到社會 ,可穿收腹褲或緊身衣褲,以增加肛門的節制能力,從而增加病人的生活信心,幫他們度過難關。對于患兒,護士應協助家長做好生活護理,幫助勤換衣褲、清洗會陰部;對年長兒要態度和藹,耐心講解病情,取得合作。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向家長講解疾病的發生、病因、需何種手術治療,手術前、手術后需注意的問題,詳細介紹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預防措施,術后護理措施,耐心回答家長提出的問題,讓家長理解我們的工作,了解病兒的病情動態變化,減輕家長術前緊張,配合治療護理工作。
皮膚護理
做好皮膚護理對肛門失禁及臥床病人是極其重要的,最具有預防性的措施仍集中在減輕壓力、更換體位、加強營養、注意衛生預防感染等方面,而不是單純地對肛門失禁的護理。肛門失禁病人的床應墊塑料布及布單,再用舊布等將病人臀部兜住,或用硬紙殼做成簸箕式樣,里邊墊上廢紙放在臀下,使后取出倒掉,以節省布類和清洗的麻煩。最好是掌握病人排便規律,按時接便盆排便。便后用溫水肥皂洗凈會陰及肛門周圍,發現臀部有發紅現象時,可涂以凡士林油、四環素藥膏或氧化鋅軟膏等,夏天可補些爽身粉。
目前,我國對肛門失禁的并發癥的發病率及嚴重程度尚未見詳細報道,但可以預見,隨著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出現,其發病率會越來越高,因此護理人員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做好調查和防治工作。
肛門失禁的危害:
肛門失禁病人最常見的并發癥是會陰部、骶尾部、肛周皮膚炎癥,部分患者還可導致逆行性尿路感染或陰道炎及皮膚紅腫、潰爛。這是因為糞便對皮膚粘膜產生刺激,使會陰部皮膚經常處于潮濕和代謝產物侵蝕的狀態,加上皮膚間的磨擦,形成皮膚紅腫、潰爛。
尿糞失禁的嚴重程度,與皮膚紅腫之間有對應關系。如不及時清潔或清理不當細菌很容易通過尿道引起上行性尿路感染,及陰道炎。這些并發癥不僅給病人的機體帶來了痛苦,同時使病人產生了害羞,孤獨甚至恐懼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