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轉移瘤鑒別診斷
一、鑒別
1.腦原發性腫瘤
根據病史,特別是晚期全身癌腫患者出現顱內占位時,一般不難鑒別,必要時可作CT等檢查。良性腦原發性腫瘤有其自身特點,易于鑒別。惡性腦膠質細胞瘤,有時難與本病鑒別,需借助活檢。表淺的腦膜轉移瘤須與小的腦膜瘤鑒別,后者往往沒有明顯癥狀和瘤周腦水腫。有顱骨破壞者,尚需與腦膜瘤或顱外病變引起的顱骨改變相鑒別。但是某些腦原發性腫瘤少見情況下可伴有腦轉移瘤,此時明確鑒別是不可能的。文獻報道的原發性腦瘤多為良性,如腦膜瘤、聽神經瘤、垂體瘤等,偶為星形細胞瘤。腦轉移瘤多見于乳腺癌和肺癌,這與腦轉移瘤的一般規律符合,乳腺癌和肺癌為女性和男性常見的腫瘤,均傾向中樞神經系統轉移。這種瘤的轉移機制沒有明確的解釋,可能因為良性腦瘤好發年齡與腦轉移瘤相近,良性腦瘤存活期較長和有較豐富血供及嬌嫩的腫瘤間質,這些為轉移瘤提供了有利條件。
2.腦膿腫
根據病史和必要的輔助檢查不難與腦轉移瘤鑒別,但少見情況下癌癥患者可因下列因素發生腦膿腫,在診斷時要注意:
(1)癌癥患者全身抵抗力和因長期使用激素導致免疫功能下降,易發生細菌或真菌感染。
(2)顱內或顱底轉移瘤因放療或手術治療造成顱內外交通,便于細菌入侵。
(3)原發或繼發肺癌者常有支氣管阻塞,引起肺膿瘍,從而導致腦膿腫。
3.腦梗死或腦出血
尸檢發現15%全身癌腫患者伴有腦血管病,出血性和缺血性各半,其中半數生前可有癥狀,4%~5%為腦內血腫,1%~2%為硬膜下血腫。出血原因多為凝血機制障礙或血小板減少。單純從臨床和CT表現來區別轉移瘤和腦卒中,有時很困難,特別是轉移瘤內出血,如黑色素瘤、絨毛膜上皮癌、支氣管肺癌和腎上腺腫瘤出血者。由于出血常來自小血管,血腫沿神經纖維擴展,使后者發生移位而非破壞,如及時清除血腫,神經功能可望恢復。所以手術不僅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而且能明確診斷和獲得良好的生存質量,因此,對臨床診斷不明者,應及時開顱。
4.腦豬囊尾蚴病
須與多發性腦轉移瘤鑒別。腦囊蟲病患者多有疫水接觸史,典型CT和MRI表現腦實質內多發性散在圓形或橢圓形、局灶性囊腫,大小不等,囊內有小結節。小結節的密度或信號可增強,如不增強則為鈣化灶。病灶周圍有輕度或無腦水腫。由于血清學檢查不可靠,對可疑病人可予試驗性囊蟲藥物治療,并以CT和MRI隨訪,可提高檢出率。
對于起病較緩慢者應與原發性腦瘤鑒別,可借助于以上已述及的顱內轉移瘤的特點、原發癌灶的發現、CT或MRI發現有多發性病灶存在,則顱內轉移瘤的診斷可以確定。對于起病較快者應與腦膿腫作鑒別,通常腦膿腫患者多有明顯的感染史,CT、MRI的表現亦各有不同,可借以區別。腦膜上的廣泛轉移應與腦膜炎相鑒別,前者無感染征象,卻常有明顯的精神癥狀;腦脊液蛋白含量增高,但通常細胞并不明顯增高,中性粒細胞亦很少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