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狀體相關葡萄膜炎鑒別診斷
一、鑒別:
晶狀體相關的葡萄膜炎應與眼球穿透傷后或白內障術后眼內炎、交感性眼炎、特發性葡萄膜炎、強直性脊椎炎伴發的葡萄膜炎、Reiter綜合征伴發的葡萄膜炎、牛皮癬性關節炎伴發的葡萄膜炎、炎癥性腸道疾病伴發的葡萄膜炎、幼年型慢性關節炎伴發的葡萄膜炎、結核性葡萄膜炎、梅毒性葡萄膜炎等相鑒別。
眼球穿透傷后或白內障術后眼內炎:
有2種類型,一種為急性術(傷)后眼內炎,常發生于術(傷)后2~7天,表現為眼紅、眼痛、畏光、流淚、視力下降、眼瞼腫脹、結膜水腫、角膜水腫及浸潤、前房內有大量炎癥細胞、前房積膿或纖維素性滲出、玻璃體混濁、視網膜靜脈周圍炎、視網膜壞死等;另一種類型為遲發型術(傷)后眼內炎,發生于白內障術后或眼球穿透傷后數周或數月,癥狀較輕,可有眼紅、眼痛、畏光、流淚、視力下降等,可出現羊脂狀KP、前房閃輝和前房炎癥細胞。根據上述表現,外傷后或術后急性眼內炎一般不難與晶狀體相關的葡萄膜炎相鑒別,但遲發型術(傷)后眼內炎則易于與晶狀體相關的葡萄膜炎相混淆。鑒別的要點為遲發型術(傷)后眼內炎可出現人工晶狀體表面肉芽腫性沉積物、晶狀體囊袋內奶油色斑,甚至囊袋內積膿,組織學檢查和眼內標本培養可確定診斷。
2.晶狀體相關的雙側葡萄膜炎:
主要發生于白內障摘除術后及損傷晶狀體的眼球穿透傷后,雙眼先后發病,主要表現為輕度至中度的前葡萄膜炎,偶爾引起中間葡萄膜炎和眼后段受累,玻璃體和前房炎癥細胞主要為中性粒細胞,清除晶狀體物質后炎癥不再復發。
3.交感性眼炎:
發生于各種眼球穿透傷和內眼術后,雙眼常同時發病或間隔時間短,主要表現為全葡萄膜炎,也可表現為后葡萄膜炎或前葡萄膜炎,可引起脈絡膜增厚、漿液性視網膜脫離,病程長者可出現Dalen-Fuchs結節、晚霞狀眼底改變,玻璃體和房水中的細胞主要為淋巴細胞。根據上述特點,一般可以將它們區別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