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柳病鑒別診斷
1.主要分兩型
1)結節性梅毒疹:
呈直徑為2mm或更大的紅褐色或銅紅色結節,質硬而有浸潤,呈集簇狀排列,表面被覆粘連性鱗屑或痂皮,或結節頂端壞死、軟化形成糜爛及潰瘍,常一端自愈,另端又起新結節呈弧形、環狀或花環狀排列,消退后遺留瘢痕及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斑。好發于頭、肩胛部、背及四肢伸側,分布不對稱,自覺癥狀輕微。
2)梅毒性樹膠腫:
為破壞性最大的一種損害。初為皮下深在性結節,逐漸增大與皮膚粘連,呈暗紅色浸潤性斑塊,中央逐漸軟化,終于破潰,流出粘稠樹膠狀膿汁,故名樹膠腫。潰瘍繼續擴大呈圓形、橢圓形,境界清楚,潰瘍壁垂直向下,邊緣整齊呈紫紅色,常一面愈合,一面繼續發展,形成腎形或馬蹄形潰瘍,經數月后潰瘍結疤痊愈。可發生于全身各處,以小腿多見,常單發。自覺癥狀輕微。
3)近關節結節:
少見,為發生于肘,膝、髖關節附近的豌豆至胡桃大圓形、卵圓形結節,性質堅硬,時稱分布,表面皮色正常,無明顯自覺癥狀。如不治療可持續數年,不易自行消退。
2.晚期粘膜梅毒:
主要發生于口腔、鼻腔及舌部。口腔損害常發生于硬腭,呈結節性樹膠腫,往往在硬腭近中央部發生穿孔,為三期梅毒的特征性表現。鼻中隔亦常形成樹膠腫,并可損傷骨膜及骨質,出現鼻中隔穿孔,形成鞍鼻。舌部樹膠腫破潰后,形成穿鑿性潰瘍,邊緣柔軟而不規則,自覺癥狀均輕微。
(1)三期骨梅毒:
常見者為骨膜炎,以長骨多見。其次為樹膠腫,對稱發生于扁骨,以顱骨多見,可形成死骨及皮膚潰瘍。
(2)內臟梅毒:
任何內臟皆可受累,但以心血管梅毒最常見而重要。多發生于感染后10一20年,一般約有10%一30%未經正規治療的患者發生心血管梅毒。基本損害為主動脈炎,可進一步發展為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主動脈瘤等。肝樹膠腫次之,胃腸、呼吸系統及泌尿生殖系統損害少見。
(3)神經梅毒:
主要為脊髓癆及麻痹性癡呆。該二病各有其特有的臨床表現,腦脊液檢查對診斷有很大幫助,包括細胞數目增多,蛋白定量陽性,特有的膠金曲線,腦脊液梅毒血清反應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