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干腫瘤檢查
一、檢查:
腰椎穿刺腦脊液壓力及細胞計數多屬正常,少數患者蛋白含量腰椎穿刺結果對腦干腫瘤的診斷幫助不大。
1.顱骨X線平片:多無改變,因此類患者早期多無顱內壓增高。
2.腦干聽覺誘發電位: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結合其他聽覺功能檢查,對準確地診斷腫瘤部位多有所幫助。
3.CT掃描:通常腦干膠質細胞瘤以低密度灶和腦干腫脹多見,少數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囊變甚少;向上可侵及視丘,向后外可發展至腦橋臂及小腦半球。強化掃描可有不均勻增強或環形增強。海綿狀血管瘤在出血的急性期為均勻的高密度;在亞急性及慢性期為低密度。室管膜瘤為高密度,能增強。血管網狀細胞瘤為高密度,顯著增強。結核球呈環形高密度,中央為低密度,能顯著加強。為區別腦干腫瘤和腦干外腫瘤,必要時可進行腦池造影CT掃描。CT掃描可將腦干腫瘤分為3型:Ⅰ型為無強化病灶,表現為低密度病變;Ⅱ型彌漫性強化;Ⅲ型為環形強化。其中Ⅰ型多見,Ⅱ、Ⅲ型較少見。
4.MRI檢查:腦干膠質細胞瘤常呈長T1和長T2信號改變,多無囊變或出血,邊界一般不清,形態不規則,多數腫瘤有Gd-DTPA增強。與CT掃描相比,由于其多視角成像及無顱底骨偽影干擾,能更清晰地顯示病變部位及范圍。海綿狀血管瘤在出血的急性期T1Wl及T2Wl上皆為均勻的高密度,輪廓清晰,常呈圓形,在亞急性及慢性期T1Wl及T2W1上也皆為高密度。室管膜瘤為長T1,長T2,向腦干外發展至第四腦室或小腦腦橋角,血管網狀細胞瘤為長T1及長T2,球形位于延髓后方。結核球為環形高密度。加強后更顯著。中間為低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