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發癌腫的實驗檢查 如一些與腫瘤相關的癌胚抗原(CEA),前列腺PSA抗原等,放射免疫組織化學檢查的技術也十分常用。
2.病理學檢查 當臨床和影像檢查仍不能提出肯定診斷時,及時活檢是必要的,淺層病變可捫及,皮膚切口取得標本,眶深部病變在影像引導下穿刺,光鏡檢查多可獲得可靠診斷,必要時應用電鏡檢查,以確定組織來源,放射免疫組織化學檢查也是常用的診斷技術。
3.X線檢查 轉移于眶骨骨髓或侵犯眶壁的腫瘤可見溶骨改變。
4.超聲探查 可發現形狀不規則,內回聲低或中等,分布不均勻或均勻,聲衰減較強的異常回聲區,病變內壞死,出血區顯示為暗區。
5.CT掃描 更具有重要性,可以發現不規則形狀的中密度腫物和繼發水腫,浸潤引起的眼外肌肥大,可呈局限性增粗,形狀不規則,內直肌較其他眼外肌更易受累,眼環增厚,浸潤性腫塊邊緣不清或結節狀,均勻或不均勻強化,視神經增粗,眶骨受累,可被CT發現溶骨現象,對于眶內轉移癌均應進行顱腦掃描,因眶內結構與顱內結構同由頸內動脈供血,且腦供血更為豐富,發生轉移癌的可能性更大。
6.磁共振成像 對眶內和顱內軟組織分辨力更高,其發現腫瘤和鑒別診斷優于CT,眶內腫瘤形狀不規則,T1WI中低信號,T2WI高信號。
7. 放射性核素全身閃爍攝影 對眼科病的診斷用途尚不大,但對于轉移性腫瘤的揭示卻非常重要,因為可發現原發病和轉移于各部位的病灶,包括眼眶部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