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史及癥狀
(1)既往史:大多數患者均有較長的頸肩痛病史,并作為頸肩病或肩周炎治療。作者曾收治一批長期被誤診的病例,其中近半數被誤診為頸椎病,另有2/5患者被誤診為肩周炎及肩關節沖擊癥。
(2)主要癥狀:本病的主要表現為頸肩部酸痛和不適,可向肩肘部放射,患肢無力,患者睡覺時患肢怎么放也不舒服,可伴有頭暈、耳鳴等癥。
①首診時間:約30%的病例是在發病1年之內來診,半數患者在1~2年來診,另有20%患者超過2年來診。
②發病肢體:以非優勢手多發,占2/3以上。
③發病特點:急性發病者占55%,慢性發病約占45%。
⑤其他癥狀:幾乎全部病例均有頸、肩、背部的異常、不適感,約半數伴有疼痛。此外,幾乎95%的病例在睡覺時感到患肢怎么放也不舒服,同時伴有肩上舉無力。少數患者可出現耳鳴、頭昏及屈肘無力感。
2.檢查和體征 檢查時應仔細觀察體形、姿勢、雙肩的對稱性及患側上肢是否有肌萎縮,仔細檢查頸部、肩部是否有壓痛點,檢查上肢的肌力、肌張力、感覺及尺橈動脈搏動的情況,常規做Adson、Wright、Roos試驗。
作者發現,幾乎全部病例在胸鎖乳突肌后緣中點有壓痛,另有半數于肩胛骨內上角內側有壓痛。三角肌區及上臂外側感覺減退者占80%以上,其中15%伴有前臂內側感覺遲鈍。另有半數病例肌力減弱,主要為岡上肌、岡下肌、三角肌及肱二頭肌,并出現肌萎縮征。
3.特殊試驗
(1)Adson試驗:15%~20%陽性。
(2)Roos試驗:陽性率與前者相似。
(3)Wright試驗:80%患者出現陽性結果。
對頸肩部及上肢有酸痛、乏力及肌肉萎縮,合并下述情況之一者,要考慮本病的可能性:
1.肩部肌肉萎縮,肩外展肌肌力減弱,肩及上臂外側感覺改變。
2.前臂內側感覺明顯改變。
4.頸椎片可見頸肋或第7頸椎橫突過長。
5.肌電圖檢查提示上干的分支傳導速度減慢。
6.排除頸椎病等其他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