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常為早產兒,多伴有胎膜早期破裂,嬰兒則表現為肌張力低下。
1.本綜合征的共同特征有
(1)皮膚和血管脆弱,皮膚輕度損傷即易撕裂,傷口愈合慢,皮下血管脆性增加,輕傷也易形成瘀斑。
(2)皮膚過度伸展,可牽引出很長的皮襞,老年時皮膚松垂,尤以肘部為著,全身皮膚變薄。
(3)關節活動范圍過大,髕、肩、髖、鎖骨及顳頜關節易脫位,幼兒關節活動過度則易摔跤,患者可以自動或被動伸展。
(4)束臂試驗陽性。
(5)常伴有繼發感染。
(6)有時合并心臟畸形如二尖瓣脫垂,主動脈弓異常,雙瓣型主動脈瓣,肺動脈狹窄,房、室間隔缺損,法洛四聯癥等。
(7)其他:可發生各種疝,如臍疝、腹股溝斜疝、裂孔疝等,肺部病變如肺破裂、氣胸、肺氣腫等,齲齒或牙周炎也可發生。
2.本綜合征及其11個亞型分別介紹如下
(1)第Ⅰ型:
又稱Gravis型,最多見,也稱重癥型。早產兒多見,由于胎膜主要來自胎兒,其結締組織的脆性增加,故胎膜早期破裂。新生兒可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幼兒時由于關節活動過度難以控制,經常摔跤。隨著小兒的生長發育,可發生選擇性關節習慣性脫位、關節腔積液、足畸形、腰椎畸形。常發生靜脈瘤。
(2)第Ⅱ型:
又稱Mitis型。本型為第Ⅰ型的輕型,關節活動過度多見,還可有手掌的皮膚松弛,足底常有皺褶,皮膚脆性增加,創傷后傷口愈合慢。本型較Ⅰ型癥狀輕。
(3)第Ⅲ型:
本型又稱良性過度活動型。該型以關節活動過度為其特征,主要表現于髕、肩、髖、鎖骨等關節異常,合并慢性脫位。皮膚骨骼畸形較輕。
(4)第Ⅳ型:
為皮下出血型、動脈型或稱Sack型,無皮膚過度伸展,但皮膚菲薄,可以透見皮下的網狀靜脈,易于出血。常因動脈破裂或消化道穿孔而死亡,很少活到20歲。有時可合并多種先天性心血管系統異常,包括法洛四聯癥、房間隔缺損、肺動脈和主動脈異常等。此型病人可形成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而且血管瘤易于自發性破裂,也可出現主動脈根部擴張,而造成主動脈瓣反流。
(5)第Ⅴ型:
皮膚過度伸展癥狀同第Ⅰ型,但其關節過度活動性較輕且局限,常有骨關節畸形及關節血腫。身材多矮小,易合并先天性心臟病,尤以二尖瓣脫垂為多見。
(6)第Ⅵ型:
除有本綜合征上述的共同特征外,尚有圓錐角膜、晶體脫位、視網膜剝離、蜘蛛狀指、脊柱側彎等馬方綜合征樣癥狀。因此,本型也稱馬方樣過度活動綜合征。
(7)第Ⅶ型:
亦稱多關節松弛型,以多關節松弛為其主要臨床表現??沙霈F反應遲鈍。
(8)第Ⅷ型:
為牙周炎型,本型患者皮膚脆性增加,易創傷后出血,關節活動過度僅限于手指,臨床表現以牙周炎為其特征。
(9)第Ⅸ型:
本型多表現為智力低下,除皮膚過度伸展和皮膚脆性增加外,多有嚴重的智力低下,并有疝的形成,如臍疝、腹股溝斜疝等。
(10)第Ⅹ型:
為血小板功能障礙型,本型除埃萊爾-當洛綜合征共有的特征外,其特異性表現為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礙。
(11)第Ⅺ型:
為關節松弛型,本型以關節活動過度為其特征,尤以肩關節脫臼為常見。
除上述癥狀外,埃萊爾-當洛綜合征還可出現神經肌肉癥狀。中樞神經系統癥狀主要由腦內動脈瘤引起,如腦動脈瘤破裂引起嚴重的蛛網膜下腔出血,頸內動脈海綿竇瘺造成的壓迫癥狀,視網膜血管迂曲、擴張引起的增生性視網膜炎或視網膜剝離及癲癇大發作等。肌肉癥狀可見有肌肉發育不良伴肌無力,也可見有肌萎縮。
二、診斷
根據皮膚和血管脆弱,皮膚過度伸展,關節活動范圍過大3大主癥,即可診斷為本綜合征,再結合其他器官或系統的異常發現,可具體確定其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