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起病較急,全身癥狀可有發熱,一般在38~40℃,惡寒、喉痛、頸前甲狀腺可有腫塊、紅、腫、熱,可為一葉或兩葉,多侵犯左葉,有報道34例病人中19例為左葉受侵。當頭后仰或轉動,吞咽時均可疼痛加劇,可放射耳后、枕部,有時可影響呼吸,若為膿腫觸之有波動感。當甲狀腺處于壞死階段,大量甲狀腺素釋放入血可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癥狀,同時可伴有附近淋巴結腫大及觸痛。
二、診斷
首先應對此病提高警惕,當咽部痛,頸前腫物,或放射性疼,并有炎癥表現時應考慮本病可能性,化驗可見:
①白細胞增高,中性分葉增高,核左移及中毒顆粒。
②血沉增快。
③超聲波可協助診斷。
④局部穿刺可為膿性,與甲狀腺癌或甲狀腺瘤的出血相區別,甲狀腺功能正常。
血清T4,T3水平接近正常或稍增高,T3U正常,24h吸碘率正常。
對急性起病,疼痛的頸部包塊,尤其發生于左側或有反復發作的患兒,應疑為AST,可做甲狀腺超聲或放射性核素顯像,若提示甲狀腺實質損害,尤見左葉受累,AST診斷基本成立,經皮下穿刺活檢作涂片,細胞學病理及細菌培養檢查是AST確診手段,因此,有學者認為甲狀腺超聲波圖配合細針穿刺是早期診斷 AST有價值的方法,此外,所有患兒應做食管吞鋇檢查。
甲狀腺功能測定對診斷似乎無意義,因絕大部分AST患兒起病前后甲狀腺功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