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1.腎臟表現
Alport綜合征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血尿,受影響的男性患者表現為持續性鏡下血尿。在20歲以內,許多患者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常突然出現發作性肉眼血尿。受影響的女性實際上往往是雜合子,可能會表現出間斷性血尿,10%~15%雜合子女性從未發生血尿。受影響的男孩在1歲之內就可發生血尿,并很可能一出生就發生。10歲之內仍未發生血尿的男孩就不再可能發生了。
本病男性患者常會最終發生蛋白尿。開始時只是微量蛋白尿,尿蛋白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增加,常發展至腎病綜合征。高血壓發生率和嚴重程度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盡管該綜合征在10歲前可發展至腎功能衰竭,但多數患者在20~50歲發展至終末期腎臟病。男性患者預后差,所有男性患者都會發展到終末期腎臟病,發展的速度表現出顯著的家族間的變異。一些學者觀察到在同一家族內發展至腎功能衰竭的速率相當固定。這種表型的異質性過去被認為是反映了與特別基因的相關性或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現在多數認為是繼發于X染色體上單一位點上突變的等位基因的異質性。同一家族內男性患者發展至腎功能衰竭的速度變異偶有報道。
家族中的女性患者預后良好,多數生存年紀較大,且僅有較輕腎臟病表現。Grunfeld等發現兒童期肉眼血尿、腎病綜合征和電子顯微鏡下彌漫性腎小球基底膜增厚是提示女性患者腎炎進展的特征,感覺神經性耳聾和晶體受損也提示預后不良。表現為進展性腎炎的女性患者直到晚年(50~75歲)仍保持有足夠的腎功能。懷孕對輕微病變患者腎臟功能無顯著影響,但可能使較嚴重患者腎功能加速惡化。
2.聽力缺失
Alport綜合征患者聽力喪失不是先天性的,而是常在15歲左右在男性患者發生。在患Alport綜合征家族的成員中,聽力的損害往往伴隨著腎臟損害。耳聾但不伴腎臟疾病的男性不會將Alport綜合征傳遞給子代。在早期聽力缺失只有用聽力測試可發現。聽力雙側減少至2000~8000Hz范圍。男性患者聽力的缺失是進展性的,最終將波及其他頻率,包括發聲的頻率。在女性患者,聽力缺失較少且傾向于較大年齡發生。女性患者如有進行性的聽力喪失預示腎臟病結局不良。
本病聽覺損傷的部位是耳蝸。前庭功能亦可被損害,但無臨床意義。
有報道一些Alport綜合征患者腎移植后聽力好轉,而另一些患者腎移植后聽力無改變甚至惡化。尿毒癥本身可使聽力惡化。文獻表明腎移植后聽力好轉的Alport綜合征患者都合并有其他疾病。
3.眼缺陷
眼缺陷盡管不如耳聾那么普遍,但也很常見,發生率為15%~30%。前圓錐晶狀體(即晶狀體的中心部分形成圓錐狀突起前囊)實質上是Alport綜合征的特征性病變。Nielson發現所有有圓錐狀晶體的患者經仔細檢查后都能獲得慢性腎炎和感覺神經性耳聾的證據。Atkin等觀察到前圓錐狀晶體限于那些快速進展至終末期腎病和耳聾的Alport綜合征家族。用斜照明法,可見前圓錐狀晶體似乎是晶體表面中央部分呈圓錐狀或球狀突入前房,突起物的基底為圓形,直徑為2.5~4mm。前圓錐狀晶體在患者剛出生時一般沒有,通常在20~30歲出現。可出現進展性晶體變形伴不斷加深的近視。在出現圓錐狀晶體的同時可出現晶體混濁,偶爾是由前晶體囊破裂引起。光鏡和電子顯微鏡顯示圓錐狀晶體區的前晶體囊顯著變薄。Streeten等在圓錐狀晶體的前晶體囊中觀察到許多垂直方向的斷裂。
在Alport綜合征患者也可有許多其他的眼損害。最常見的是黃斑區色素的改變,在中央凹周圍有黃色或白色的顆粒形成。一些患者,尤其是兒童,觀察到的惟一異常可能是中央凹反射消失。而在其他患者中可有角膜內皮囊泡,且相當多見,提示角膜后彈性層異常。這些損害常和前圓錐狀晶體并存,但也可不伴圓錐狀晶體。Govan認為這些損害定位于支持視色素上皮的基底膜,并與腎小球基底膜在膠原組分上是相似的,因此推斷腎臟和眼部的異常是由于突變造成了基底膜組分的改變。
4.血小板缺陷
1922年,Epstein等報道了的兩個遺傳性腎炎和耳聾的家族同時伴有巨血小板病,患者常在早年就表現出出血傾向,多被診斷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繼而發生血尿、蛋白尿和感覺神經性耳聾,腎病呈進展性,光鏡下特點與Alport綜合征相符。在Parsa等報道的家族中,為父向子的傳遞,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另有3個患者無陽性家族史,可能是由于新發生的突變所致。其中兩篇報道中患者有腎活檢表現為局灶性腎小球基底膜增厚和分層。
5.彌漫性平滑肌瘤病
據報道一些患奧爾波特綜合征的家族同時伴有上消化道和氣管支氣管樹的平滑肌瘤病。在這些家族中,一些女性患者表現為典型的生殖器平滑肌瘤、陰蒂肥大以及陰唇和子宮的不同改變。這些家族中的患者常發生后囊下型、雙側型白內障。
Alport綜合征的診斷應包括臨床-病理診斷及基因診斷兩個水平,后者目前正在試用中。如果基因診斷成功,則既能檢出無癥狀致病基因攜帶者(多為女性),又能作出產前診斷,在優生優育上將會發揮重大作用。
二、診斷
在臨床-病理診斷上標準并未統一。綜合各家意見,我們認為以下幾方面為診斷要點:
1.陽性家族史,遺傳方式絕大多數為性連鎖顯性遺傳,其次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極少數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2.臨床上呈現腎病變(血尿及進行性腎功能損害)、耳病變(高頻性神經性耳聾)及眼病變(前球形晶體及黃斑區中心凹周圍微粒)。
3.腎組織電鏡病理檢查見GBM廣泛變厚、破裂,并與變薄的GBM并存。
4.抗膠原ⅣNC1抗體作免疫熒光檢查,表皮基底膜及GBM均不著色(男性)或僅節段淺染(女性)。
Flinter等將陽性家族史、腎病變(包括電鏡下GBM典型改變)、耳及眼病變列為4條,認為具備其中3條即能診斷本病。但是,該診斷標準的缺點是若本病患者僅呈腎病變,而無特征性耳聾及眼疾時容易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