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患者大多于幼年開始出現癥狀,在6歲前發病,少數可延遲至青春期。本病好發于日光強烈的夏季,隨晚秋至冬季日光強度變弱,癥狀逐漸消退。
主要的表現為皮膚對日光過敏。皮膚暴露于強烈的日光后,先感覺灼熱,接著便發癢,刺痛,并出現水腫、水皰、糜爛、發紅。各個病人的癥狀輕重很不一致。癥狀較輕者于12~24h內退去,再暴露于日光,可以有反復發作。少數病例皮膚損害逐漸轉變成慢性濕疹,經過數周才愈合結痂形成瘢痕。癥狀嚴重者在鼻和面頰處紅腫較重,并可出現皮膚壞死以至結痂,形成2~4mm大小蟲蝕樣表淺性凹陷性瘢痕或線條樣麻點樣瘢痕。成人后皮膚略微增厚,但沒有真正的瘢痕,一種特殊外表,蠟樣面部,鼻部呈橘子皮樣,手背皮膚厚而硬呈鵝卵石狀。皮膚癥狀僅限于暴露處。
二、診斷
一般病人并無全身癥狀。多數病人可有極輕度貧血。由于大量原卟啉從膽道排泄,少數病人年輕期可以并發膽石癥。
本病的主要診斷依據是臨床表現中皮膚在日光下明顯的光敏性損害。實驗室檢查發現紅細胞中游離原卟啉的濃度增高。紅細胞中原卟啉和大便中原卟啉的增高亦有參考價值,但因結果不很一致,故對診斷的重要性不及紅細胞原卟啉的測定。熒光顯微鏡下檢查發現紅細胞紅色熒光反陽性,尿中原卟啉陰性。根據以上條件,可以做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