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1.急性期
新發病,臨床癥狀明顯而多變,病程多不超過6個月,輕型癥狀,以乏力為主,其次有多汗,蒼白,心悸,氣短,胸悶,頭暈,精神不振等,檢查可見面色蒼白,口周可有發紺,心尖部第1心音低鈍,可見輕柔吹風樣收縮期雜音,有時有期前收縮,中型較少,起病較急,除前述癥狀外,乏力突出,年長兒常訴心前區疼痛,起病較急者可伴惡心,嘔吐,檢查見心率過速或過緩,或心律不齊,患兒煩躁,口周可出現發紺,手足涼,出冷汗,心臟可略大,心音鈍,心尖部吹風樣收縮雜音,可有奔馬律和(或)各種心律失常,血壓低,脈壓差低,肝增大,有的肺有啰音,重型少見,呈暴發性,起病急驟,1,2天內出現心功能不全或突發心源性休克,患兒極度乏力,頭暈,煩躁,嘔吐,心前區疼痛或壓迫感,有的呼吸困難,大汗淋漓,皮膚濕冷,小嬰兒則拒食,陣陣煩鬧,軟弱無力,手足涼,呼吸困難,檢查見面色灰白,唇紺,四肢涼,指趾發紺,脈弱或摸不到,血壓低或測不到,心音鈍,心尖部第1心音幾乎聽不到,可出現收縮期雜音,常有奔馬律,心動過速,過緩或嚴重心律失常,肺有啰音,肝可迅速增大,有的發生急性左心力衰竭,肺水腫,病情發展迅速,如搶救不及時,有生命危險。
2.遷延期
急性期過后,臨床癥狀反復出現,心電圖和X線改變遷延不愈,實驗室檢查有疾病活動的表現,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3.慢性期
進行性心臟增大,或反復心力衰竭,病程長達1年以上,慢性期多見于兒童,有的起病隱匿,發現時已呈慢性;有的是急性期休息不夠或治療不及時而多次反復,致成慢性期,常拖延數年而死于感染,心律失?;蛐牧λソ?。
二、診斷
1999年9月在昆明召開了全國小兒心肌炎,心臟病學術會議,經與會代表充分討論于1994年5月在山東威海會議制訂的《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現將修訂后的診斷標準刊出,供臨床醫師參考,對本診斷標準不能機械搬用,有些輕癥或呈隱匿性經過者易被漏診,只有對臨床資料進行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確診斷。
1.臨床診斷依據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腦綜合征。
(2)心臟擴大(X線,超聲心動圖檢查具有表現之一)。
(3)心電圖改變:以R波為主的2個或2個以上主要導聯(Ⅰ,Ⅱ,aVF,V5)的ST-T改變持續4天以上伴動態變化,竇房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滯,成聯律,多形,多源,成對或并行性期前收縮,非房室結及房室折返引起的異位性心動過速,低電壓(新生兒除外)及異常Q波,
(4)CK-MB升高或心肌鈣蛋白(cTnI或cTnT)陽性。
2.病原學診斷依據
(1)確診指標:
自患兒心內膜,心肌,心包(活體組織檢查,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檢查,發現以下之一者可確診心肌炎由病毒引起。
?、俜蛛x到病毒,
?、谟貌《竞怂崽结槻榈讲《竞怂?,
?、厶禺愋圆《究贵w陽性。
(2)參考依據:
有以下之一者結合臨床表現可考慮心肌炎系病毒引起,
①自患兒糞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離到病毒,且恢復期血清同型抗體滴度較第1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
?、诓〕淘缙诨純貉刑禺愋訧gM抗體陽性,
③用病毒核酸探針自患兒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3.確診依據
(1)具備臨床診斷依據2項,可臨床診斷為心肌炎,發病同時或發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證據支持診斷者。
(2)同時具備病原學確診依據之一,可確診為病毒性心肌炎,具備病原學參考依據之一,可臨床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
(3)凡不具備確診依據,應給予必要的治療或隨診,根據病情變化,確診或除外心肌炎。
(4)應除外風濕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結締組織病以及代謝性疾病的心肌損害,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原發性心肌病,原發性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先天性房室傳導阻滯,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異常,β受體功能亢進及藥物引起的心電圖改變。
4.分期
(1)急性期:新發病,癥狀及檢查陽性發現明顯多變,一般病程在半年以內。
(2)遷延期:臨床癥狀反復出現,客觀檢查指標遷延不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3)慢性期:進行性心臟增大,反復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情時輕時重,病程在1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