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1.臨床表現
(1)全身表現:本病潛伏期3~32天,平均為9天。依病程經過可將萊姆病分為早期感染和晚期感染。早期感染包括一期的局部游走性紅斑和二期全身播散性感染及數周或數月內的間歇性癥狀,主要為早期神經系統及心臟損害的表現;晚期感染即三期持續性感染,主要為關節炎、慢性萎縮性肢皮炎及晚期神經系統表現等。本病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可以僅出現一個期,或兩個期重疊,也可呈典型三個期經過。
(2)心臟炎表現:心臟炎發生率不到10%,主要表現為:
①急性心臟炎:可見心臟擴大、心肌心包炎等,查體可聞及心包摩擦音,伴二尖瓣關閉不全時可于心尖部聞及收縮期吹風樣雜音,心力衰竭者可有呼吸困難、奔馬律和肺部啰音等。
②心律失常:為本病突出的臨床表現,本病可累及竇房結、房室交界區、浦氏系統,乃至整個傳導系統,臨床上以房室傳導阻滯最常見,少數可表現為束支傳導阻滯,偶可發生竇房傳導阻滯。心臟電生理檢查可見傳導阻滯多發生于希氏束以上,常為暫時性和可逆性,其恢復方式多為漸進性改善,如傳導阻滯多在1~2周內逐漸恢復,少數可延長至數周或數月。
③心電圖:可出現ST段壓低、T波低平或倒置,傳導阻滯及各種心律失常。
2.臨床分期 萊姆病的臨床分期及主要表現:根據其病程和臨床表現分為3期:
Ⅰ期:急性期或感染早期。病人受咬處皮膚于被叮咬后數天或數周,出現隨病程延長而逐漸增大的移行性紅斑,并于3~4周內消退。常伴發熱、頭痛、肌痛等“流感”樣癥狀,局部淋巴結可腫大、疼痛。
Ⅱ期:中間期或感染播散期。可在感染后4~9周出現,呈多系統損害,包括游走性關節炎、心肌炎以及心臟受累等。
Ⅲ期:慢性期或感染晚期,亦稱持續感染期。起病后數月至1年進入此期。以持續性關節炎和神經系統病變為主要特征,并可出現各種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合并癥。
二、診斷
本病診斷一般不難。如在流行地區,多發季節,曾被蜱叮咬過,出現游走性紅斑和心臟異常表現,血清特異性IgM和IgG增高,均支持本病診斷。臨床上需要鑒別的主要是其他原因所致的心臟傳導阻滯以及ST-T改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