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鱗狀細胞癌癥狀診斷
一、癥狀:
原發性鱗癌少見,早期為一小的丘疹,結節狀或呈疣狀突起,淡紅色,表面粗糙,生長迅速易破潰并向周圍浸潤,多見于頭頂部。繼發性鱗癌多見,常在原有頭皮的慢性潰瘍、瘢痕等損害基礎上癌變所致。按臨床形態,通常有兩型:
1.菜花型:初為浸潤型小斑塊、小結節或潰瘍,之后呈乳頭狀至菜花樣隆起,淡紅色,基底較寬,質硬,表面可見毛細血管擴張,伴有鱗屑和結痂,中心區常有釘刺樣角質,若將其剝離則底部易出血,此型面部和四肢多見。
2.深在型:初為淡紅色堅硬結節,表面光滑,逐漸增大,中央出現臍凹陷,周圍有新結節形成,破潰后形成火山樣潰瘍,邊緣隆起外翻,質硬,潰瘍底面高低不平,創面有污垢壞死組織和膿樣分泌物,散發惡臭。病變發展較快并向深層浸潤可達顱骨,可有早期區域性淋巴結轉移。亦有經血道轉移者,但罕見。
二、診斷:
1.根據國際TNM(tumor nodes metastasis)分類,鱗癌可分為:
T:肉眼所見原發病灶
T1s:上皮內癌
T0:初發腫瘤
T1:腫瘤最大直徑為2cm以下
T2:腫瘤最大直徑為2cm以上,5cm以下(浸潤至真皮淺層)
T3:腫瘤最大直徑為5cm以上(浸潤至皮膚深層)
T4:腫瘤侵犯至其他組織(軟骨、肌肉、骨骼)
N:肉眼所見淋巴結轉移
N0:未捫及淋巴結
N1:捫及同側所屬淋巴結
N2:捫及兩側淋巴結,同側淋巴結固定
N3:捫及兩側淋巴結,對側淋巴結固定
M:有無遠處轉移
M0:無遠處轉移
M1:有遠處轉移
以上分類中,T1~T4處于N0、M0者很少引起死亡,反之,處于N1M1者預后不良。本病多見于50歲以上病人,病變部位常原有損傷性瘢痕或潰瘍。病變質地較硬,呈結節或斑塊,邊緣隆起,增長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