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結核癥狀診斷
一、癥狀
1.一般臨床表現
膝關節結核患者多為兒童及青壯年。多以單側關節發病,雙關節或多關節發病者極少見。病人一般有結核病史或結核病接觸史。少數病人可同時患有其他骨結核或骨外結核病。
通常膝關節病人全身癥狀較輕,如若合并有全身其他活動性結核時則癥狀可加重。全身癥狀可表現為低熱、盜汗、貧血、消瘦、易疲勞、食欲不振和血沉加速等。兒童患者可因夜間自身暫時失掉對患病關節的保護后,突然引發的活動疼痛而產生夜啼、易哭鬧等特有表現。
2.癥狀體征
(1)疼痛與壓痛:單純滑膜結核一般疼痛較輕,以隱痛為特點;勞累加重,休息則輕。檢查時壓痛較普通而不局限。
單純骨結核也表現為膝痛較輕,但局部壓痛明顯而局限,這一點與單純滑膜結核不同。
全關節結核是在單純滑膜結核和單純骨結核的膿腫破潰進入關節腔后發生,此時因大量結核性物質傾瀉入關節腔內,可引發滑膜的急性充血、腫脹。故可疼痛加重,有時可劇烈疼痛。特別是活動時痛重,膝部廣泛壓痛,兒童夜啼。
當上述三種類型的膝關節結核膿腫破潰減壓后或病變吸收好轉后,疼痛可漸緩甚至可消失。
(2)腫脹:單純滑膜結核可見關節呈普遍腫脹,但因是結核性腫脹,則反映的紅、熱炎癥表現沒有,故有“白腫”之稱。當關節內滲液多時可查出浮髕試驗為陽性,但后期的滑膜結核以肥厚增生為主,這時檢查膝關節時手下可有揉面之感覺,浮髕試驗可呈假陽性。這就是臨床上常講的膝關節結核的“揉面”感。
單純骨結核的腫脹常常局限在一側,即在相應病變的一側。在單純骨結核時一般關節滲液較少,腫脹不如滑膜結核明顯,浮髕試驗常有陰性。
全關節結核腫脹明顯并且廣泛,檢查關節時腫脹呈硬皮球樣感覺,當滲液少而滑膜增生、水腫、肥厚時,也可觸及如揉面感或橡膠感。
(3)肌肉萎縮:單純膝關節滑膜結核時因功能有一定程度受限,故以股四頭肌萎縮為著,由于膝關節上下的肌肉萎縮而關節本身腫脹,則形成梭形關節。
單純骨結核一般早期膝關節功能受限較少,故其肌肉萎縮亦較輕。
全關節結核因膝關節功能明顯障礙,肌肉萎縮明顯,加之膝部腫脹,故呈典型的梭型畸形。
(4)功能障礙跛行:單純滑膜結核病人可有輕度的跛行,膝關節伸直受限,其功能障礙程度與病變嚴重程度有關。
單純骨結核主要為勞累后酸痛不適,而功能受限不明顯。故跛行多不明顯。
全關節結核病人膝關節功能將明顯受限,常常不能行走,需扶雙拐活動或臥床不起。膝關節骨質破壞及肌肉萎縮和保護性痙攣等,常造成膝關節病理性半脫位,故病情治愈后也遺留跛行和畸形。
(5)膿腫及竇道 單純膝關節滑膜結核如發生膿腫為冷膿腫,此時可能是一局限性隆起,多見于腘窩部,膝關節兩側及小腿周圍。其膿腫破潰后常形成竇道長期不愈合,亦可形成混合感染,膿汁惡臭。
單純骨結核在其骨病變部位破潰形成竇道的病例相對少見,如形成冷膿腫破潰,則竇道長期不愈,可有死骨碎片經竇道口排出,骨質硬化,亦可引發混合感染。
全關節結核于腘窩部是膝關節周圍均可觸及有波動感的冷膿腫,破潰后形成慢性竇道,長年不愈,可經竇道排出米湯樣、干酪樣物質及死骨,竇道口周圍皮膚瘢痕硬化,皮膚色素沉著。
(6)畸形:單純滑膜結核和單純骨結核引起的膝關節畸形常不明顯,主要是輕度的屈曲畸形,膝關節過伸受限,一般關節功能受限不甚嚴重,隨著病變的治愈其引發的功能性畸形是可糾正的。
全關節結核病人因關節骨質的破壞嚴重,加之肌肉萎縮、肌肉痙攣及韌帶的松弛,可產生膝關節的內外翻畸形和半脫位。當嚴重時關節畸形位強直,造成患肢髖關節亦不能伸直和跟腱攣縮,患肢呈現屈髖屈膝足下垂之畸形,只能用足尖著地。
(7)淋巴結:由膝關節引發的股三角區淋巴結結核的很少見。如有股三角區淋巴結腫大,則有助于膝關節結核的診斷。淋巴結結核可形成膿腫破潰。
二、診斷
診斷應根據病人有無結核接觸史或感染史、病人的年齡、臨床表現、體溫、血沉、X線檢查,必要時及時作活體組織檢查,動物接種以確定診斷。注意早期確診,有時股淋巴結腫大,有結核病變,取作活檢對診斷膝關節結核有一定意義。應與創傷性,化膿性以及類風濕關節炎相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