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根據發生休克的原因和個人體質的耐受性,休克的程度輕重有所不同,但按微循環病理變化的分期,其表現是共同的。
1.休克代償期 亦稱休克前期,此期癥狀如不細心觀察常被忽略,因為在失血性休克,其失血量尚未超過機體血容量[體重(kg)7%~8%]的20%,病人的血流動力和神經系統的代償作用,維持血壓正常或稍高。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加,表現為面色蒼白,精神緊張,煩躁和惡心,心率加速,脈壓縮小。尿量正常或減少,此期如開通靜脈補充晶體液;休克可以很快糾正。若不處理或處理不當給血管收縮藥,則病情發展,進入抑制期。
2.休克抑制期 病人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口唇肢端發紺,出冷汗,脈搏細速,脈壓差更低。嚴重時神志不清或昏迷,全身皮膚黏膜明顯缺氧發紺,肢端涼,脈搏細弱甚至不能清楚觸及,血壓下降甚至0,少尿或無尿,CO2結合力降低酸中毒。皮膚,黏膜出現出血點或消化道出血,表示病情已發展到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階段,若積極治療仍無進步,可繼發呼吸困難,若動脈血壓降至8kPa(60mmHg)以下,雖加壓給氧癥狀不能改善,氧分壓不能提高,提示呼吸困難綜合征以及其他臟器損傷,將進入衰竭期。
產科休克與各科的休克歷程大體相似,但又有其特殊性,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休克,均容易誘發DIC,因其具有下列特殊因素:①晚期妊娠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回心血量減少,下腔靜脈淤血,血液流速緩慢易誘發血栓。 ②子宮靜脈系統擴張,血竇開放易發生羊水栓塞和空氣栓塞。③妊娠期子宮壓迫輸尿管,輸尿管擴張,尿潴留,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產后或流產后胎盤剝離面,因血是細菌最好的培養基易患子宮內膜炎,宮內感染。④胎兒及其附屬物,因病理情況,壞死退行性變,可產生外源性凝血活素,激活凝血系統。⑤正常孕婦為適應分娩期出血,生理的需要,Ⅰ、Ⅶ、Ⅷ、Ⅸ、Ⅹ凝血因子增加,血凝亢進。
二、診斷
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一般診斷不難,有出血和感染史。重要的是早期診斷。過去對休克的診斷,主要根據血壓降低的指標,實際血壓降低才診斷,已失去良好的治療機會,休克已是失代償的表現,進入抑制期。因為血壓=心排血量*總外周阻力,失血和高熱失水后,早期心排血量雖有所下降,但小動脈收縮加強,總外周阻力升高,血壓并無下降的表現,因此血液灌流量下降先于血壓下降,故臨床見到短期內大量失血,失液,創傷和持續高熱,均應考慮到有發生休克的可能。
1.早期診斷 生命指標血壓,脈搏的觀察固然重要,但組織灌流量不足的臨床全面觀察有助休克代償期的早期診斷。
2.休克抑制期 血壓下降至90mmHg(12kPa)以下,脈搏細弱,口干渴難忍,神志淡漠,反應遲鈍,出冷汗,四肢肢端發涼,尿少(每小時不足30ml),應意識到休克已由前述的代償期轉入失代償期。
3.休克衰竭期 產科常見的低血容量,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未獲適當和及時的處理,存在著全身損害因素:有效循環量過低時可使全身組織器官缺血、缺氧。心排血量降低,冠狀動脈缺血,血壓降低,急性心衰。腎缺血,可引致腎小球濾過率降低甚至腎小管壞死,急性腎功能衰竭血肌酐178.6μmol/L,尿量24h<400ml或尿量多。肝臟缺血,可使肝臟的代謝功能降低,甚至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血膽紅素>34.2μmol/L(2mg/dl),持續5天,GOT高于正常值2倍,以至肝細胞壞死。胃腸缺血,腸黏膜損傷,消化道出血,穿孔,便血,應激性潰瘍。各種膿毒血癥感染,有細菌毒素,免疫復合體,炎癥介質等隨血液周流全身,損壞組織器官,使血管內皮受損,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內皮粗糙,血小板黏附形成微栓,如發生在肺部則可發生呼吸困難綜合征,甚至發展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中樞神經系統缺血,缺氧受損,表現感覺遲鈍甚至意識不清昏迷。所以休克不但可以一個臟器衰竭,還會影響其他器官功能障礙,相互影響形成連鎖反應,器官障礙可序貫發生。但臨床器官衰竭出現的前后,輕重也有差別,低血容量失血性休克常是腎功能不良先出現。感染造成膿毒血癥,敗血癥時,常是心、肺、腦功能障礙先出現。一般某器官發生功能障礙時,開始較輕如腎功能障礙,首先表現為尿少,血生化檢查未必有明顯異常,未經注意忽略治療,功能繼續下降惡化,若發生急性腎小管壞死,則會有血尿素氮,肌酐水平升高,水電解質,酸堿失衡而影響心、肺、腦、肝等器官發生功能障礙,繼而發生多系統器官功能衰竭(MSOF)。MSOF的概念是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主要是指在急重癥中出現的各種器官功能障礙,強調發病的序貫性,爭取積極制止其發展惡化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但當疾病發展到極其嚴重時,多個器官可同時發生衰竭,也有些病人因平素體質欠佳,或有慢性肝,腎疾病等,在尚未弄清哪個器官首先衰竭即迅速發展為急性MSOF,從而造成不可逆性的休克,據文獻報道3個器官發生衰竭者病死率達80%,4個器官衰竭者幾無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