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毒素作用于肝細胞導致肝細胞壞死,并兼有腎臟、心臟和神經不良反應。潛伏期一般在數小時至30h,少數在0.5h內發病。除胃腸炎癥狀外,尚可有一過性肝、腎、心臟損害。重癥者肝臟損害突出。可有黃疸、轉氨酶急劇升高、肝臟腫大、全身出血傾向等。少數暴發型病例迅速出現多功能臟器衰竭至死亡。
全世界已知的毒蕈約百余種,目前在我國已發現的約80余種。各種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臨床表現也各異。各型均以胃腸道癥狀首發。按各種毒蕈中毒的主要表現,大致分為四型:
胃腸炎型:可能由類樹脂物質,肌吮或毒覃酸等毒素引起。潛伏期10分鐘5一6小時,表現為惡心、劇烈嘔吐、腹痛 、腹瀉等。病程短,預后良好。
神經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蠅堿 蟾蛛素和幻覺原等。潛伏期6一12小時,中毒癥狀除有胃腸炎外,主要有神經興奮、精神錯亂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脈緩、瞳孔縮小等。病程短,無后遺癥。
溶血型同鹿覃素、馬鞍尊毒等毒素引起,潛伏期6一12小時,除急性胃腸炎癥狀外,可有貧血、黃疽、血尿、肝脾腫大等溶血癥狀。嚴重者可致死亡。
肝腎損害型主要由毒傘、七肚毒傘引起,毒素耐熱、耐干燥,一般烹調加工不能破壞,毒素損害肝細胞核和肝細胞內質網,對腎也有損害。潛伏期6小時一數天,病程較長,臨床經過可分為六期 :潛伏期 胃腸炎期、假愈期、內臟損害期、精神癥狀期、恢復期、該型中毒病情兇險,如不及時積極治療,病死率甚高。分期如下:
1、潛伏期:食后15~30小時,一般無任何癥狀。
2、腸胃炎期:可有吐瀉,但多不嚴重,常在一天內自愈。
3、假愈期:此時病人多無癥狀,或僅感輕微乏力、不思飲食等。實際上肝臟損害已經開始。輕度中毒病人肝損害不嚴重,可由此進入恢復期。
4、內臟損害期:此期內肝、腦、心、腎等器官可有損害,但以肝臟的損害最為嚴重。可有黃疸、轉氨酶升高、肝腫大、出血傾向等表現。死亡病例的肝臟多顯著縮小,切面呈檳榔狀,肝細胞大片壞死,肝細胞索支架塌陷,肝小葉結構破壞,肝竇擴張,星狀細胞增生或有肝細胞脂肪性變等。少數病例有心律紊亂、少尿、尿閉等表現。
5、精神癥狀期:部份病人呈煩躁不安或淡漠嗜睡,甚至昏迷驚厥。可因呼吸、循環中樞抑制或肝昏迷而死亡。
6、恢復期:經過積極治療的病例一般在2~3星期后進入恢復期,各項癥狀體征漸次消失而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