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1.本病約75%患者為男性,多數在20~40歲發病。通常雙眼同時受累,但病情進展和輕重常不一致。病程較長而進展緩慢,有時可達20年或更久。年長病例其角膜變薄的進展速度更慢。病變多開始于角膜上方,早期形似老年環,在周邊出現細小點狀基質層混濁,此混濁與角膜緣平行且與之存在一間隔,有血管自角膜緣通過此間隔伸入混濁區。在血管翳末端有黃白色條狀脂質沉著。病變區緩慢地進行性變薄,呈弧形溝狀凹陷帶,病變可向中央及兩側擴展。溝的靠角膜中央側邊緣陡峭,靠周邊側呈斜坡狀,溝的底部角膜甚薄,在眼壓作用下向前膨隆。角膜上皮通常保持完整。早期因缺少自覺癥狀,常被忽略。隨著病情的逐漸發展可出現輕度刺激癥狀,如畏光、流淚及異物感等。晚期由于角膜病變區向前膨隆,產生明顯的角膜散光而有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偶有因輕微外傷或自發性地引起角膜最薄處穿孔。
2.隨著病情發展,Francois將其分為4期:
1)浸潤期 上方角膜周邊部出現與角膜緣平行的2~3mm寬灰白色混濁帶,伴有新生血管長入。周圍的球結膜輕度充血擴張。
2)變性期 病變漸波及基質層,組織發生變性而變薄,形成一條弧形血管性溝狀凹陷帶。淺層組織漸被融解吸收,溝槽內有脂質沉著。
3)膨隆期 病變區角膜繼續變薄,出現單個或多個1.5~3.0mm或更寬的菲薄囊泡樣膨隆區,呈小囊腫樣外觀。此時可有顯著的逆規性散光。
4)圓錐角膜期 在眼壓作用下,因病變區組織張力顯著下降,使角膜膨隆呈圓錐狀,病變可波及中央或旁中央,呈現圓錐角膜樣外觀。此時當咳嗽或輕微外傷,有時甚至自發性發生菲薄處角膜破裂,致房水外流,虹膜脫出,繼之發生粘連性角膜向斑。嚴重者有報告角膜破裂后發生虹膜、晶狀體及玻璃體脫出。若不及時處理可毀壞眼球。
根據臨床表現為刺激癥狀不明顯的進行性視力下降;眼部檢查見角膜邊緣溝狀變薄,病灶環行發展,病灶區角膜上皮完整,伴有基質淺層新生血管形成和脂質沉著,多不伴炎癥反應;結合角膜地形圖顯示近角膜緣病灶角膜屈光度最高,角膜不規則散光可作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