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1.在感染數月后,多數患者起病緩慢,形成結節性前鞏膜炎。主要癥狀有眼紅、畏光、流淚、結膜囊分泌物、眼痛及視力下降。主要體征有鞏膜紫色充血,炎癥浸潤與腫脹,形成隆起的結節,結節質硬,明顯壓痛,推之不能活動。
2.病變呈進行性損害,形成壞死性前鞏膜炎,表現為鞏膜局部出現炎癥性斑塊,病灶周邊炎癥反應比中心重。眼痛劇烈,與鞏膜炎體征不成比例。繼之病灶周圍出現無血管區,是由于鞏膜外層血管發生閉塞性脈管炎所致。受累鞏膜可壞死變薄,葡萄膜外露。若眼壓持續升高,則形成鞏膜葡萄腫。如果未及時治療,鞏膜病變可快速向周圍蔓延擴展。炎癥消退后,病灶處鞏膜呈藍灰色,周圍有粗大的吻合血管圍繞。引起鞏膜炎最常見的分枝桿菌屬于Ⅳ型的海龜分枝桿菌(M.chelonei),它是一種快速生長的分枝桿菌,伴有其他的眼部炎癥如角膜炎或肌內注射后膿腫。也可由緩慢生長的Ⅰ型的海水分枝桿菌(M.marinum)引起,可伴有皮膚疾病如水槽性皮膚肉芽腫等。該型引起的角鞏膜炎還可伴有全身性麻風桿菌感染。
3.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可做出疑似診斷,但分離出分枝桿菌病原體可以確定診斷。值得注意的是,各種感染性鞏膜炎的診斷必須考慮包括非典型分枝桿菌,特別是鞏膜炎繼發于眼附屬器感染、土壤或被污染的水(游泳池、養魚池及其他水容器)損害引起的眼病。從 感染性鞏膜炎患者取下的鞏膜或角鞏膜活檢組織的實驗室檢查必須包括抗酸染色及30℃ L?wenstein-Jensen培養,以確診非典型分枝桿菌性鞏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