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根據皮損只有鱗屑而無水皰形成及炎癥變化,不癢及分布部位的特點,診斷不難。本病多見于青少年,兩性發病率相等,好發于平素多汗的病人。多見于春、秋換季時節。突然發于兩手掌,偶爾也發于兩足跖。兩手掌皮下可見針頭大之紅色小點,自覺瘙癢,繼而演變成粟粒大之小水皰,緊接著呈領圈樣脫皮。層層剝脫,特別在大小魚際處、手指掌面末端,大量剝脫。病人撕剝后可露出嫩薄的皮膚,此時出汗減少,雙側對稱發生。經剝脫后可完全恢復成正常的皮膚,每于春、秋季又復發。
皮損開始為針頭大散在的白色點狀水皰,數目多少不定,漸向周圍擴大,中央破裂形成淺表性脫屑。多數皮損擴展。可融合成片似薄紙樣表皮剝脫。剝脫的表皮下皮膚幾乎完全正常。缺乏炎癥征象。常對稱發生于掌跖部。病程緩慢,無自覺癥狀,約經2~3周鱗屑自然脫落而痊愈。每屆春末夏初開始發病。秋季氣候轉涼則自行緩解,成人多見。
春末夏初開始發病。成人多見。皮損開始為針頭大散在的白色點狀水皰,數目多少不定,漸向周圍擴大,中央破裂形成淺表性脫屑。多數皮損擴展。可融合成片似薄紙樣表皮剝脫。剝脫的表皮下皮膚幾乎完全正常。缺乏炎癥征象。常對稱發生于掌跖部。即可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