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發生于成年人,皮損好發于易受外傷和受壓部位,如手足、肘膝關節伸側面,皮損為水皰、大皰及糜爛,愈后留下萎縮性瘢痕及粟丘疹,目前關于其臨床表現分型尚未確定,但至少有4種類型:
1.經典型表現 非炎癥性大皰性損害分布于肢端部位,皮損為大皰糜爛,易摩擦位置表面的結痂,如手背,指背、肘、膝,骶尾部和指趾。有時水皰可為血性進一步發展為脫屑,結痂和糜爛。可以見到瘢痕性的脫發和甲營養不良。這種皮損使人想到遲發型皮膚卟啉病,或遺傳性的大皰性表皮松解癥。盡管如此,遲發性卟啉癥伴有的多毛癥,日光暴露部位的分布及硬皮病樣的外觀,以及尿卟啉檢查陽性可資鑒別。
EBA病人經典型亦可有脫發、脫甲、手指纖維化和食管狹窄等表現。
2.大皰性類天皰瘡樣的表現 患者有泛發性炎癥性的大皰和水皰性損害,位于軀干和皮膚皺褶部位及四肢。大皰性損害呈張力性,周圍是炎癥性蕁麻疹樣的皮損。
3.瘢痕性類天皰瘡樣的損害 獲得性大皰性表皮松解癥可有黏膜受累,嚴重時類似瘢痕性類天皰瘡。
4.Brusting-Perry瘢痕性類天皰瘡樣的表現 臨床上類似Brusting-Perry瘢痕性類天皰瘡,血清中可查到抗致密板下錨原纖維的IgG抗體。類似瘢痕性類天皰瘡的EBA很少見,不到EBA患者的10%。
二、診斷
本診斷標準最早是由Yaoit等在1981年提出,經改進后如下:①類似營養不良性大皰性表皮松解癥的臨床損害,包括皮膚脆弱易損,外傷引起大皰性損害,萎縮性瘢痕,粟丘疹,甲營養不良。②無大皰性表皮松解病的家族史,成人發病。③組織病理顯示為表皮下水皰。④IgG沉積在真表皮結合部位。⑤直接免疫電鏡檢查 IgG沉積定位于真表皮結合部位下部致密板和(或)致密板下區域。
中醫病機和辨證
1.中醫病機 認為本病多因先天虧損,胎元不足、稟賦不充,脾腎陽虛;或因稟受胞中遺濕,遺熱,遺毒,復受外界摩擦而發病。
2.中醫辨證分型
(1)脾虛濕盛型:
主證:一般健康狀況尚可,水皰大小不等,緊張豐滿,內容為漿液性,周圍無炎癥,便溏。舌質淡、舌體胖有齒痕、苔白或白膩,脈沉緩。
辨證:脾虛濕盛、水濕外溢。
(2)脾腎陽虛型:
主證:多見嬰兒及兒童期,患兒身體瘦弱,頭發稀疏,細軟或脫發,牙齒發育不良,指甲軟或脫落,手足不溫,或常發青紫,常有五更瀉,皮膚有大皰或小皰,舌質淡或舌體胖嫩、苔白或少,脈沉細。
辨證:脾腎陽虛,氣血不足(此型多見于顯性營養不良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