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腎病一般治療
囊性腎病西醫治療治療
一、治療
1.多囊腎的治療
本病尚無特異治療方法,主要是控制血壓和感染以有效延緩腎功能衰竭的進展。對不宜手術的病例給予對癥治療,腎功能不全病人處理與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相同,腎絞痛發作可用各種鎮痛藥,并發感染時用抗生素治療。常用對癥和支持治療的措施有:
(1)抗高血壓治療:
很好地控制高血壓,可使病人預后改觀。目前,血管緊張素轉換抑制酶(ACEI)應屬首選。國內常用的卡托普利(Captopril)、依那普利(Enalapril)、西拉普利(Cilazapril)、貝那普利(Benazepril)、培哚普利(Perindopril),主要由腎排泄,雖然后兩者部分由肝膽清除,但GFR<30ml/min時應減量。福辛普利(Fosinopril)是經肝、腎雙向清除的,腎清除率降低則肝清除率增加,使藥物總清除率保持相對穩定。臨床證明各種程度的腎功能不全,不必調整劑量。短效的第一代產品卡托普利(Captopril)雖然副作用較多,但起效快,舌下含服約10min即起降壓作用。ACEI能抑制血管緊張素Ⅱ激活多種生長因子,是否能抑制囊腫增長,尚有待進一步研究觀察。
其他降壓藥如鈣離子通道拮抗藥、β受體阻斷劑及血管擴張藥均可使用,或與ACEI聯合應用。
(2)防治尿路感染及腎結石:
選擇有效抗生素積極給予抗感染治療,主要目的是用于治療并發的急性腎盂腎炎,少數出于預防性用藥。本病患者易發生尿路感染,尤其是女性,如誘發腎盂腎炎或囊腫感染則腎區疼痛加重伴發熱,血尿及膿尿明顯,嚴重者可導致尿路敗血癥。因此,必須積極治療。抗菌藥物應選用易進入囊腫腔內的藥物,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SMZ-TMP)及喹諾酮類,均易進入近端及遠端小管的囊腫腔內。如系近端小管的囊腫常選用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
據統計本病腎結石及腎鈣化的發生率約20%,尿枸櫞酸鹽減少可能是易誘發結石的原因。結石可引起尿路梗阻、腎絞痛、血尿并加重腎功能損害,又是反復感染的重要因素。多飲水、勤排尿、尿液堿化是預防結石及鈣化的重要措施。
(3)治療囊內出血:
較大結石或引起梗阻時可引起血尿,應考慮手術治療。肉眼血尿持續不止或大量出血,可使用抑肽酶(Apro-tinin)或醋酸去氨加壓素(Desmopressin Acetate)。在沒有抑肽酶的情況下,可使用巴曲酶(立止血)靜脈或肌內注射以及應用作用于血管壁的止血藥物。
(4)手術治療:
本病一旦出現癥狀,病變多已達晚期,應考慮外科手術。如有囊腫化膿或大量出血者不宜手術治療,有人采用深層囊腫去頂減壓術,治療成人多囊腎療效滿意。對腎周膿腫、蛛網膜下腔動脈瘤出血或巨大腎臟可考慮。
(5)腎替代療法:
目前在國際上,現代透析技術的充分性和個體化已使多囊腎患者的預后相當良好。隨著HDF、Biofiltration等現代透析技術在我國的推廣和普及,越來越多的多囊腎患者可望長期存活。
(6)囊腫減壓術:
囊腫較大,且有嚴重高血壓、腎功能不全或伴腎區持續疼痛者可考慮囊腫減壓術。可采用B型超聲引導下定位穿刺減壓。囊腫縮小或閉合則減輕對腎組織的壓迫,改善腎缺血,可使部分病人疼痛緩解,高血壓或腎功能好轉。
2.單純性腎囊腫的治療
一般腎內囊腫數目不多,囊腔不大,腎功能正常,通常情況下不需治療,定期復查B型超聲是必要的。如遇腎盂腎炎應想到囊腫感染的可能,常用喹諾酮類如氧氟沙星(氟嗪酸)0.3~0.4g,2次/d,或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SMZ-TMP)1.0g,2次/d,共用10~14天為1個療程。腎區疼痛可使用消炎止痛劑。如囊腫位于腎門處壓迫腎動脈或引起腎盞梗阻,并出現高血壓和囊腫較大(直徑<5cm)且有癥狀者考慮穿刺抽除囊液,以消除高血壓和梗阻。療效不佳者必要時采取手術治療。
3.腎髓質囊性病的治療
本病無特殊治療方法。糾正電解質平衡,尤其是補鈉以糾正低鈉血癥和低血容量,可改善腎功能,延緩腎衰竭的進程。
如無癥狀及并發癥,無需治療。如有尿路感染則按腎盂腎炎正規給予抗菌治療。并發結石者應多飲水,使每天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試用排石和消石藥。高鈣尿者加服噻嗪類利尿藥。若病變局限于一側腎的部分,可考慮病側腎或病變部位腎切除術。
二、預后
1.多囊腎患者腎功能常呈漸進性減退,在無降壓治療時,同一家族的患者在相似的年齡段均進入終末腎功能衰竭(ESRF)。但在30%的多囊腎家族,也可在80~90歲仍未進入ESRF。說明本病預后不一致。如經積極治療,預后明顯改觀。
2.單純性腎囊腫一般無臨床癥狀,不影響腎功能,因此預后良好,也不影響患者的壽命。
3.腎髓質囊性病本病患者如經積極治療,預后可明顯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