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放線菌病一般治療
一、治療
青霉素為首選藥,劑量宜大。多數病例治療有效,部分由于硬結變化廣泛,纖維變性部位的血管較少,故療效較差,療程應長。青霉素1000萬~2000萬U/d,靜脈滴注,2~3周或病情改善后減量200萬~600萬U /d,6周后給予芐星青霉素(長效青霉素)或紅霉素口服。輕癥病例總療程2~4月,重癥病例6~12月,能減少復發。青霉素陽性者可選擇頭孢唑林、林可霉素、紅霉素。藥物治療同時應進行外科引流和清創術。慢性病灶可手術切除。胸壁膿腫或膿胸必須切開引流。久治不愈的放線菌性肺肉芽腫、纖維化、支氣管擴張、胸壁或肋骨病變、瘺管等可采用手術切除。
二、預后
目前尚無資料。
肺放線菌病辨證論治
中醫辨證分型治療:
1. 肺陰虧損型:
癥狀:干咳、聲音嘶啞、痰中帶血絲、胸部隱痛,骨蒸潮熱與手足心熱,兩顴發紅午后更著,盜汗,形體消瘦,口干喜冷飲,舌紅脈細數。(血沉常增速,血紅蛋白偏低。)
證候分析:肺為嬌臟,喜潤惡燥,肺陰不足,失于清肅,氣逆作咳,但陰虧肺燥,故無痰。燥熱傷絡而咯血,陰虛內熱則過午低燒,因此有口干喜冷飲以清內熱之需。盜汗為睡中不動而汗出,為陰虛之象。陰虛陽盛,迫汗外溢而有盜汗,舌紅脈細數也是陰虛之候,此證多見于疾病初起階段。
治法:養陰潤肺,清熱殺蟲。
方藥:月華丸加減。沙參12克,麥冬12克,天冬10克,生地18克,百部15克,白芨20克,山藥30克,云苓15克,川貝12克,菊花10克,阿膠15克(烊化),三七3克(沖服)。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榆绮?,大、小薊、三七。盜汗加糯稻根。虛火盛加黃芩、知母,遺精加鍛牡蠣。
2. 陰虛火旺型:
癥狀:咳嗽、氣急、痰粘而少、顴紅、潮熱、盜汗少寐、胸疼、咯血、遺精、月事不調、消瘦乏力、舌絳苔剝、脈沉細數。(血紅蛋白與紅細胞偏低。)
證候分析:癆邪客肺,日久傷陰,肺傷咳甚,邪久化熱,更損肺陰,故痰少而粘稠,不易咯出,甚至絡傷而咯血痰。輕者量少可為痰中帶血,色鮮紅,重則大口咯血,挾有血塊,視為危候。若有脾虛,水濕失布,聚濕為痰貯于肺,而癥見咳嗽,多痰,則多見于肺脾兼虛者。潮熱為慢性定時發熱,多由內傷所致,陰傷則火旺,水不制火,陽氣升騰,證見兩顴潮紅而內熱重,心煩而少寐,逼津外泄而盜汗重。脈絡不和、氣血瘀滯而胸疼,相火偏亢而遺精,沖任失養而月事失調。子盜母氣,肺病及脾,生化失養,而見形體消瘦,肌肉疲倦少動。舌絳苔剝,脈沉細數,是久病傷陰,臟氣虧虛之象。多見于病發日久的結核病患者。
治法:滋陰降火,抗癆殺蟲。
方藥:百合固金湯合青蒿鱉甲散加減。龜板10克,阿膠12克(烊化),冬蟲夏草12克,胡黃連10克,銀柴胡10克,百合30克,生地20克,麥冬12克,桔梗12克,貝母12克,當歸12克,青蒿15克,知母12克。 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
3. 氣陰耗傷型:
癥狀:面色晄白,神疲體軟,咳語聲微,納呆便溏,痰多清稀,畏風自汗與顴紅盜汗并見,舌淡苔白有齒痕,脈沉細而少力。(血紅蛋白及紅細胞顯著降低。)
證候分析:久病之體,陰病損陽,致使氣陰兩傷,主要累及肺脾兩臟。肺不主氣,脾失運化,則見體弱聲微、面晄白,納呆便溏諸證,脾虛水失輸布,聚而多痰。肺虛衛外不固,故而汗出畏寒,陽氣衰則神疲體軟,倦怠乏力,皮毛不固易發感冒,加之肺癆固有的陰傷顴紅盜汗等證,從而形成氣陰兩傷證候,舌淡苔白有齒痕及脈沉細少力,皆為陰耗氣傷之象。此多見于久病不愈的結核病患者。
治法:益肺健脾,殺蟲補虛。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太子參15克,云苓15克,白術15克,山藥30克,桔梗12克,百合30克,大棗10個,黃芪20克,蓮子15克,當歸12克,白芨20克,功勞葉12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
3. 陰陽兩虛型:
癥狀:少氣無力,消瘦面黃,聲喑音啞,潮熱盜汗,骨蒸癆熱,泄溏便急,痰白沫狀或血痰,心悸氣短,寡言少欲,納呆,自汗,滑精,閉經,苔黃燥,脈微細或虛大無力。
證候分析:臟腑之間有互相資生、制約的關系,因此在病理情況下,肺臟局部病變也必然會影響其他臟器和整體,故有“其邪展轉,乘于五臟”之說,肺癆與脾腎兩臟關系最為密切,脾為肺母,肺虛則耗奪脾氣以自養,則脾亦虛,脾虛不能化水谷為精微上輸以養肺,則肺虛更重,互為因果,終致肺脾同病,見神疲乏力、納呆、便溏、畏寒、倦怠等癥。 腎為肺之子,肺虛腎失滋生之源,或腎虛相火灼金,子盜母氣,致使肺氣更為耗竭,而不能滋養于腎,終致肺腎兩虛,腎陰虧虛,相火偏亢,擾動精室,則見夢遺,女子則月經不調等腎虛癥狀。 若肺虛不能制肝,腎虛不能養肝,肝火偏旺,上逆侮肺,可見性急善怒,脅肋掣疼等癥。如肺虛心火乘克,腎虛水不濟火,還可伴見虛煩不寐、盜汗、骨蒸癆熱等癥。 久延而病重者,可演變發展至肺脾腎三臟同病?;蛞蚍尾〖澳I,腎虛不能納氣,或因脾虛及腎,脾不能化精以資腎,由后天而及先天,甚則肺虛不能佐心治節血脈運行,而致氣虛血瘀,出現氣短、喘急、心悸、唇紺、肢冷、浮腫等癥,即肺源性心臟病的發生。 此證見于肺脾腎三臟俱虛的患者,為氣陰耗損發展而成,見于重癥肺結核晚期。 綜上所述,肺癆以陰虛為先,繼可導致氣陰兩虛,陰陽俱虛。以臟腑辨證而言,病之初起,為肺陰虧損,繼之肺脾同病,氣陰兩傷,后期肺脾腎三臟交虧,陰損及陽,而致陰陽俱虛,并見心肝臟腑功能損害的嚴重證候。
治法:滋陰補陽,固本殺蟲。
方藥:補天大造丸加減。太子參15克,白術15克,山藥30克,茯苓20克,黃芪30克,紫河車15克,當歸15克,鹿角10克,龜板12克,白芍12克,白芨30克,功勞葉12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分2次口服。
對癥治療:
1咯血:中小量咯血,可用十灰丸、白艾粉、三七粉、仙鶴草素、安絡血、6氨基己酸等藥物。大量咯血,可用腦垂體后葉素10單位加10%葡萄糖溶液20毫升,靜脈推注或滴脈滴注,但有高血壓及冠心病患者忌用??┭獣r采用患側臥位,以防咯血淹肺的發生,或急作氣管切開術吸除血液,以防窒息。必要時可輸血;如僅為痰中少量帶血,不必特殊治療。
2發熱:高熱者物理降溫,酌情給予退熱劑與皮質激素,繼發感染用抗菌劑。
3盜汗:睡時服止盜汗片或顛茄酊0.3~0.6毫升(或片劑)。中藥用浮小麥、糯稻根各30克,碧桃干15克,紅棗5~7個,水煎服。
4咳嗽咯痰:干咳用咳必清、可待因;痰多粘稠用氯化銨、蒸氣或α糜蛋白酶霧化吸入,也可用復方桔梗片,每次0.3克、每日3次,必要時加服撲爾敏。 激素的應用: 一般不用激素,但病情較重者,為減輕毒性反應可加用。成人劑量為強的松30毫克/日,分1~3次口服,長期使用激素者,癥狀減輕后,劑量應逐周遞減,至4~6周停服,更重者,可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維持腎上腺皮質功能,劑量為25~50單位,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