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跖骨內收畸形一般治療
1.治療原則 對第一型患兒首選手法矯正,一般療效較好,無效時再選擇手術治療。手法矯正時醫師一手拇指推骰骨向內,另一手持前足外展、外翻,然后穿矯形鞋即可;對較重者可輔以石膏或支具治療。對第二型和第三型采用非手術療法難以見效,需手術松解軟組織才能矯正畸形,對畸形嚴重的較大兒童需行截骨矯正術。
2.手術治療方法
(1)軟組織手術:
①Thomson手術:在足內側做一個縱形切口,自跖骨中部至第1跖趾關節間,暴露展肌,自其在近節趾骨基底及短屈肌的止點,直至其在跟骨及跖腱膜的起點,徹底切除。觀察短屈肌的內側頭,若其對第1跖趾關節有外展作用,也要完全切除。如果收肌能牽拉趾外展,則同時切斷。
②Heyman手術:在足背跖趾關節的近側做一個弧形切口,弧形凸向遠端。游離出長伸肌腱及趾伸肌腱,并向兩側牽開。在第1跖骨基底處做“U”形切口,將第1跖骨基底部完全游離,同法游離出其他跖骨基底。將跖骨位置矯正后,用克氏針固定第1跖骨至內側楔骨、第5跖骨至骰骨,縫合切口。術后用長腿石膏固定前足于外展25°~30°位。術后2周腫脹消退后更換石膏,注意塑形。若仍有殘留畸形,可在麻醉下矯正。石膏固定不少于3個月。
(2)截骨手術:Peabody主張切除中間三個跖骨的基底部、第5跖骨基底部施行截骨術,對第1跖骨楔狀骨有半脫位者,予以復位,以恢復其活動度,矯正脛前肌不正常的抵止點。Lange主張對較小兒童采用第1跖楔關節囊切開術,切斷外展肌,逐漸用石膏矯正畸形;對較大兒童,在第1、2、3、4四個跖骨基底進行截骨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