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體積血一般治療
一、治療
1.藥物療法 以往嘗試一些藥物試圖促進血液的吸收,但尚無一種藥物經確認有肯定的療效。臨床上難以進行隨機對照的臨床試驗來評價某一藥物或非手術療法的效果。有報道尿激酶或t-PA玻璃體內注射,以激活血塊中的纖溶酶原,使血塊溶解破碎,還可能增加眼部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其他藥物,包括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復方中藥制劑,其療效有待進一步評價。
2.物理療法 有報道用超聲波治療玻璃體積血,但實驗表明超聲波無加速血液吸收的作用。氬激光也曾試用于擊射玻璃體內的凝血塊,可使血塊氣化、松解。此外,尚有離子導入方法的嘗試。這些方法,在臨床上應用不多。
3.手術治療 玻璃體切割除術最適宜于眼外傷(如挫傷、裂傷、穿通傷或破裂傷)引起的玻璃體積血,以及持久的自發性積血或合并視網膜病變的病例。
(1)外傷性玻璃體積血:①由眼球穿透傷引起時,可實行早期玻璃體切割術。實驗和臨床研究表明傷后1~2周內手術較為適宜,此期切除眼內的血塊和炎性產物能避免血液對創傷修復過程的過度刺激,減少纖維組織增生和牽拉性視網膜脫離發生的機會。②因鈍挫傷所致的脈絡膜視網膜破裂,若不伴有視網膜脫離,可以等待一段時間。不能自發吸收、影響視力恢復時再考慮手術。③手術中或術后的出血,少量時可不作特殊處理,一般能很快吸收;較多時,可再次手術處理。
(2)自發性玻璃體積血:應根據原發病的特征,決定手術時機。近年認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玻璃體積血即是手術適應證,早些手術的效果較好。因為積血阻礙視網膜光凝治療,而視網膜缺血病變可能繼續惡化,及早手術同時進行有效光凝,既能處理并發癥,又對控制視網膜缺血有益。其他缺血性病變與此類似。
此外,應用周邊部視網膜冷凝術對嚴重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合并玻璃體積血而又不適合作玻璃體手術的病例,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玻璃體血液的吸收,同時凝固了部分視網膜組織,對控制病情有幫助。
二、預后
在不出現并發癥的情況下,及時清除玻璃體積血對視力恢復有利,但應重視原發疾病的治療,防止復發。
玻璃體積血辨證論治
中藥治療:
1.血熱妄行
治法:清熱瀉水,涼血止血。
方藥:生蒲黃湯(陳達夫經驗方)加味。生蒲黃25g,旱蓮草25g,丹參25g,荊芥炭15g,懷牛膝15g,丹皮12g,郁金15g,生地15g,川芎6g。若兼肝陽上亢者,加石決明、夏枯草;頭痛甚者,加五靈脂、代赭石;出血多加仙鶴草、血余炭。
2.陰虛火炎
治法:滋陰降火,平補肝腎。
方藥:知柏地黃湯(《醫宗金鑒》)加味。炒知柏各6g,生地20g,山萸肉10g,山藥10g,丹皮10g,茯苓10g,澤瀉10g。上方中可適加五味子、青葙子、桑葉、珍珠母等清肝明目。
3.心脾虧損
治法:養心健脾。
方藥:歸脾湯(《濟生方》)加味。白術9g,獲神9g,黃芪9g,龍眼肉9g,炒棗仁9g,人參(或黨參)9g,木香2g,炙甘草5g,當歸9g,遠志9g。可加阿膠、血余炭、田三七助其止血化瘀。
4.氣滯血瘀
治法:行氣活血,破瘀散結。
方藥: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減。桃仁12g,紅花10g,赤芍6g川芎5g,生地10g,當歸尾10g,柴胡3g,桔梗5g,枳殼6g,牛膝10g,甘草3g。加丹參、郁金可加強行氣散結,活血祛瘀之效;若積血厚重,或有機化條索,可重用活血化瘀之品,并酌加三棱、莪術、海藻、昆布以破血祛瘀,軟堅散結;有郁熱可加丹皮、梔子等清熱散結。
針灸:以取足太陽膀胱、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足太陰腎及督脈經穴為主,多針少灸。選穴:晴明、合谷、四白、三陰交、大椎。若血熱妄行者,可選加耳尖、關沖、少沖、中沖、印堂,采用三棱葉刺血,其量為1~2滴,每次選用2~3穴,間日1次,交替進行。若虛火傷絡者可選用腎俞、肝俞、光明、太陽、行間、太溪、申脈;心脾虧虛者可選用脾俞、胃俞、膈俞、足三里、中脘、氣海;瘀血內停者可選用風池、太陽、承位、豐隆、大沖、光明、申脈、照海等穴。